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弘光餐旅系學生烹調課剩餘食材變美食 義煮義賣幫弱勢

弘光科大餐旅管理系學生每年歲末年終送暖發揮愛心,系學會學生接連舉辦家扶中心義賣、新希望聖誕佳節慶團圓活動,今年更與食物銀行合作,將每堂烹調實作課剩餘的麵包餐盒 食材,轉送給食物銀行,學生製作餐點分送給弱勢民眾。

 

弘光科大餐旅系主任吳胤瑱表示,系上鼓勵學生發揮所學回饋社會,系學會每年跟著鄭錦慶、黃志雄兩位老師幫家扶中心義賣,替新希望社福基金會的弱勢家庭辦聖誕活動;西餐廚藝社的學生從這學期起,主動蒐集系上烹調實作課剩餘食材,製作表格統計數量,再交給沙鹿地區的食物銀行,學習不浪費、珍惜食物,幫助有需要的人。

 

吳胤瑱說,餐旅系一周有30多堂實作課,每班課堂上需要使用各種食材,未用完或是切一半的蔬果,西餐廚藝社學生在下課後前往每間教室蒐集,整理後分類包裝,用保鮮膜包起來避免氧化,再冰存於冰箱內,讓食物銀行的人員定期前來收取食材,分送給有需要的人;學生也會利用剩下的食材,烹煮成各式佳餚,送到食物銀行。

 

學生謝采樺說,這學期起開始把剩下的食材分送給食物銀行,包括洋蔥、西芹、青江菜、南瓜、馬鈴薯、蘿蔔等,總共送了6次,並烹煮4次的麵包餐盒 ,「我們利用剩下食材做成美味料理,餐盒數量每一次都在增加,從第一次的20份,到現在一次煮60份,很開心收到餐盒的弱勢民眾,喜歡我們做的餐食。」

 

學生徐詩婷表示,一開始覺得蒐集食材作業很繁瑣,但是,大家一起不斷的去做,越做越有心得,也做得越好,更學習不要浪費食材的惜物精神,每次送餐當天都要清晨6點到校準備,才趕得及在上午8點,將新鮮現做的食物分送給有需要的人,聽到對方露出笑容說一聲:「謝謝!」就覺得早起備餐的辛苦煙消雲散。

 

學生王亭勻說,每學期跟著老師一起為家扶辦義賣,為了增加義賣收入,每次絞盡腦汁構思製作不同的餐點,這次義賣特別製作港式點心,大家一早就在教室包燒賣、做鳳爪等港點,先在學校義賣,再到家扶中心活動現場賣,包括包子、饅頭、港點、麵包餐盒 賣了近千份,收入數萬元全捐給家扶中心。

 

 

(聯合新聞網) 

標籤: 麵包餐盒

來自吃的創意——“創業奇兵”港科大生回收麵包釀啤酒

中新社香港15日電 題:來自吃的創意——“創業奇兵”港科大生回收麵包餐盒 釀啤酒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環保及可持續發展議題近年火熱,四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印度裔“創業奇兵”,便是由這一議題出發,突發奇想回收麵包釀啤酒。用他們的話說,“每喝一瓶酒,都在change the world。”

 

  項目發起人之一的布思家(Anushka Purohit)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笑言,一切想法的起點,都來自吃,可謂無心插柳。

 

  其時四人為參加社會創新比賽“Enactus香港地區賽”聚首,比賽主題是“social innovation”。“我們就想,什麼才是對世界好的事情,生活裡有什麼問題我們想解決,或者有什麼不方便想改變。”苦思無果,空空肚皮率先投降,深夜時間附近祗有一間麵包餐盒店還在營業。買完麵包,看到店員把剩餘的麵包都拿去扔掉了。

 

  “那些麵包還可以吃,為什麼要扔?”四人疑惑地面面相覷,這令布思家意識到一個問題——香港厨餘數量龐大,食物浪費嚴重。據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去年6月在立法會會議上公佈的數字,香港每天有3600公噸厨餘丟棄於堆填區,佔整體都市固體廢物逾三成。“這些厨餘中,近半是麵包”,布思家補充道。

 

  如何去利用這些被丟棄的麵包?彼時布思家腦中還未形成什麼概念。直至幾日後,她與朋友一同去蘭桂坊飲酒,無意間目光落在眼前一杯啤酒,這瞬間讓她有了靈感,“其實釀制啤酒原材料與麵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麵包可取代部分原料。”啤酒與麵包,兩者立刻產生了關聯。“有沒有可能用回收的麵包做啤酒?”

 

  有了想法,四人立即著手研究實踐。他們為團隊命名“Breer”,啤酒則名為“Responsibly”,目的在於冀人們享用時反思環保責任。

 

  四名成員都是在讀學生,不免為他們收集麵包餐盒 、尋找合作增添難度,“一些麵包店或餐廳負責人,看我們年紀小,還是學生,就不信任我們。”更大的問題在於非本地面孔無形中所帶來的隔閡,“一些人看你不是香港人,他們都不想聽你說下去。”解決的方式就是鍥而不捨地尋求溝通,布思家操一口流利廣東話,可謂加分不少,“他們發現原來你會講中文,可以溝通到,那我們可以試一下。”

 

  目前除了與幾間麵包店合作,他們亦成功爭取到連鎖薄餅店Pizza Hut,每周都會派員到Pizza Hut收集約80公斤麵包厨餘。“利用Pizza Hutpizza麵糰,大約40公斤可以釀制到500升啤酒,而其他一般就要60公斤麵包才能釀制到500升。”

 

  出於環保理念製作的啤酒,並不代表口味差,“希望大家不祗因為社會意義而購買,更會因為喜歡上啤酒的味道而購買。”初次用麵包餐盒製作出啤酒味道偏甜,團隊又以不同麵包進行嘗試,調製口味,她形容“麵包啤酒”口感不太苦,更帶有麵包香氣。

 

  “麵包啤酒”項目已在國際創業競賽“霍特獎”等多項賽事中獲獎,及後團隊又在科大創業中心幫助下,成立“Breer”公司,公司營運靠的是比賽贏得及科大提供的資金,總數約5萬港元。首批2000支麵包啤酒已於上月推出市面。

 

  新穎的理念和頗具社會價值的行動吸引超過50名學生義工負責收集麵包。團隊特意設計了一個即時通訊平台“Bread Runner”,連結義工與麵包店。布思家希望未來可以在該應用程式中加入電子商貿功能,售賣“麵包啤酒”。

 

  布思家特意向記者展示“Responsibly”酒瓶,經過精心設計,“Breer”上下方有兩隻麵包圖案,掃描瓶身背面的二維碼,可看到該瓶啤酒生產過程,由哪一位志願者到哪裡收集麵包,由誰生產,這瓶酒由多少公斤麵包所製成等。“喝這支酒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正幫助減少多少公斤的麵包浪費,知道自己正如何change the world。”()

 

(香港新聞網) 

標籤: 麵包餐盒

跨界烘焙業壓力破表 懷秋重愛情麵包也用心經營

懷秋近日首度創業,在台北東區開了間麵包店「平嚐心」,之所以選擇跨界烘焙業,源於他童年回憶。懷秋小時候因記者父親派駐美國工作,曾與爸媽分離長達1年多,當時才8歲的他,隻身寄住在高雄姨媽家,每天下課聽到麵包餐盒 車的音樂,就想起媽媽曾和他一同品嚐菠蘿麵包,心酸的感覺至今烙印他心中:「當時一聞到麵包香味就會想起媽媽,晚上睡覺前都會偷哭。」

 

懷秋的父親當年被調到美國當特派記者,一開始不確定待多久,考量懷秋還在念書,爸媽不得已將他託給高雄的親戚照顧,對於仍處於懵懂年紀的懷秋而言,烘焙時傳出的香味讓他想起母親的溫暖,開麵包餐盒 店的夢想當時已藏在他心中。直到去年,他一位鑽研烘焙多年的好友提出開店想法,意外勾起他當年的夢想,2人投資300萬打造這家店,以樸實無華的銅板美食,帶給每位消費者溫暖。

 

 

 

JJ挺兄弟開店

 

不過,開店做生意並非外界想像的光鮮亮麗、容易上手,加上位於台北東區的店面,每月租金20萬,懷秋坦言籌備期間壓力破表,「我是個凡事都會預想好與不好的人,所以很容易陷在漩渦裡走不出來。」周遭朋友不斷鼓勵他,摯友林俊傑(JJ)更於開幕前親赴店裡3次,以行動力挺兄弟,直到正式營業,懷秋才放下忐忑不安的心。

 

 

懷秋的爸媽返台定居多年,兒子開店創業,當媽的難免擔心,不時交待他注意小細節,包括雞蛋成本、幫忙介紹會計師等,懷秋笑說:「我媽其實滿放手讓我試試看,不太干涉店裡的事,對我的鼓勵多於叮嚀。」

 

懷秋近年鮮少公開露面,「平嚐心」開幕當天吸引大批粉絲到場,看到許多熟悉面孔,讓他很感動:「我比較奇怪,沒有在社群太主動跟大家分享,沒想到大家還記得我。」

 

懷秋當年和楊謹華分手後曾和圈外人交往,與圈外人分手逾5年,至今單身,當時他曾認為愛情比麵包餐盒 重要,如今再問同一個問題,身為麵包店老闆的懷秋,給了絕妙答案:「我的回答還是一樣,愛情重要,但麵包還是要用心經營。」他30歲後漸漸意識到金錢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有太多重要的事,是跟它(金錢)無關的,比方友情、親情都是錢買不到的。」

 

(CT WANT) 

標籤: 麵包餐盒

適合老幼的泡菜麵包 獲香港創新科技大賽金牌

【記者邱嘉琪/嘉義報導】

 

吳鳳科大幼保系老師黃昕瑀與北港農工實習主任葉金桂、實習組長黃淑華共同研發「一種適合老幼的泡菜麵包 (含有益生菌水果泡菜和新鮮鳳梨製成的涼麵)」奪得「2020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金牌。

 

吳鳳科大幼保系老師黃昕瑀以幼兒餐點製作為主題發想,藉由專題合作方式與北農實習主任葉金桂、實習組長黃淑華進行策略聯盟,帶領學生開發數種麵條,包括紅蘿蔔、火龍果與鳳梨麵條。麵包

 

嘉義盛產鳳梨含有天然酵素,但它會切斷麵粉中的蛋白質,導致麵條無法成形,因此,將新鮮鳳梨應用在麵條製作上存在著瓶頸,兩校師生透過不停地研究與測試,終於克服麵條無法成形的問題。

 

此次研發的作品「一種適合老幼的泡菜麵包餐盒 (含有益生菌水果泡菜和新鮮鳳梨製成的涼麵)」參加「2020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深獲評審肯定榮獲金牌殊榮。

 

吳鳳科大幼保系主任賴媛姬表示,幼保系課程除了幼兒教育之外,幼兒營養及餐點、專利發明都是系上的亮點課程,深受學生喜愛。近年多次參加國際發明展,與來自世界各國頂尖好手同場較勁,屢獲獎項;此次幼保系首次與高職端技術策略聯盟,雙方合作出點子、出技術,共同參加國際競賽,為技職教育的縱向整合創造良好示範,也讓技職學生瞭解在高職端所學的內容,如何在科技大學教育中被延伸並深化。

 

校長蔡宏榮表示,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為國際組織IFIA明列重要國際發明展,賽程每年舉辦一次,可說是亞洲創新發明領域公認的國際頂級賽事,能在此技能受肯定為至高榮耀,期勉科大與高職端師生秉持敢作夢、肯學習、耐吃苦的台灣人精神,繼續在國際賽事上發光發熱,為台灣爭光、為家鄉奉獻所學。

 

(HiNet 生活誌) 

 

標籤: 麵包餐盒


多數人每天早晨最痛苦的事,就是起床發現鬧鐘沒響、賴床過頭,然後驚醒之下,趕快梳妝打理一番,急急忙忙地抓了個麵包點心 當早餐就衝出門。日本營養師幕內秀夫,曾指出自己所指導過的乳癌患者中,高達80%的人早餐吃麵包,引起外界「吃麵包容易得乳癌」說法,外科名醫江坤俊闢謠,並分析迷思背後的原因。

 

 

綜合媒體報導,日本營養大師幕內秀夫曾表示,許多女性飲食習慣喜歡拿麵包來取代白飯,或者選擇高油、高糖分的餐點;據他個人多年經驗透露,原認為過去造成乳癌成因之一,是來自於高脂肪食物,不過研究後發現,患者有可能平常喜好吃精緻澱粉、砂糖、奶油等「壓力食物」,這些東西吃下肚的瞬間,能帶給身體短暫的放鬆、滿足身心,但長期下來卻可能是罹患乳癌的原因。

 

 

幕內秀夫進一步說明,他所飲食指導過的乳癌患者中,以女性為例,就有高達8成的人早餐習慣吃麵包餐盒

 

 

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在《媽媽好神》節目中解釋,過去所認為癌細胞嗜吃糖,以正子掃描為例,若是替患者施打高劑量的葡萄糖水,癌細胞確實會比正常細胞吃葡糖糖的速度快100倍。

 

 

當人體血糖急速升高時,不僅使胰島素分泌,江坤俊指出,肝臟也會分泌一種物質幫忙利用這血糖,剛好也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因此以往會常常聽到「癌症患者盡量少吃糖」的說法。

 

 

 

但江坤俊強調,上述說法都只是謠言,就目前臨床實驗中,並沒有糖尿病患者罹患乳癌。

 

 

幕內秀夫之所以會有這種觀察說明,江坤俊認為,可能源自於麵包餐盒 屬於高GI值的食物,人若常吃高GI值食物的確容易發胖,而肥胖也是造成乳癌的一個原因,但是不代表早餐吃麵包就容易罹乳癌,臨床上也並未證實。

 

江醫師強調,雖然他也建議精緻澱粉、高GI值食物不要吃太多,但不要都不吃澱粉,而是選擇低GI值澱粉會較好。

 

(今周刊) 

標籤: 麵包餐盒

好心被雷親,一名男網友在臉書社團「新竹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時常分送食物給街友,沒想到近日卻發現一名街友將他分送的麵包食物 全數丟至一旁的水溝,還開口表示「只要錢不要食物」,讓他傻眼寫道,「以後看到此人別幫他吧」。

 

男網友PO文表示,自己因為沒有父母,一直靠自己努力打拼生活到現在,對於流落在外、無家可歸的街友,即便對方似乎放棄自己的人生,自己也還是願意幫助他們,經常分送食物給這些街友溫飽。

 

然而,近日當他再度前往火車站附近時,偶然看到地上躺著一名男子,遂上前關心,也如常的拿出麵包餐盒 給該街友,沒想到對方竟將麵包 全數丟到一旁的水溝蓋,讓他相當傻眼,「我沒看過這麼不懂感恩的人,不要也說一聲,把人的愛心全部的食物往街道扔,吃的不要只要錢,唉,自己都不努力生活了還選」。

 

PO表示,也許有網友會認為,街友應是有苦衷才會在外流浪,但自己一樣沒有父母卻仍努力生活;對該街友面對他人幫助不但不感恩,還浪費食物的行為感到相當痛心才會上網發文,希望眾人的愛心不會再被浪費。

 

貼文一出,許多網友也紛紛留言,「幫這種不如幫幫流浪動物,牠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幾年前我也曾送東西給他們吃,結果他說不要,可不可以給錢,他說要買菸,然後我東西帶走錢也沒給!」、「把人家的愛心當垃圾亂丟,不用去包容不懂感恩的人」、「有些真的只愛錢!以前有一次我們給餅乾,竟然回說有沒有錢,超傻眼」、「殘障朋友都懂得自立自強,向這種四肢健全的往地上一躺自我放棄自己,根本不值得同情和施捨」。

 (CTWANT)

標籤: 麵包

親子自做麵包更美味 彰化文德國小實踐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要從小扎根!位處在八卦山上的彰化縣芬園鄉文德國小,今天上午透過芬園鄉農四健會「幸福農村推動計畫」,邀請到在地青年創業的麵包師傅林尚逸到文德國小,教導親子製作簡單的小麵包餐盒 ,學子們學會自做麵包,吃起來更加味美,都樂不可支。

 

芬園鄉文德國小目前有103名學生,參加今天活動的學生有15人,並有8名家長參加,在麵包師傅林尚逸的教導下,從揉麵糰到烘焙,大家都認真投入,現場瀰漫著麵包香。

 

芬園鄉農會黃翊愷總幹事說,芬園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芬園出產的農產質量都相當的好,但是就是缺乏包裝及行銷,有鑑於政府意識到食農教育的重要性,農會也透過四健會資源協助長期努力推展食育教育的文德國小,期待透過教育從小做起,進而影響大人及社區更多民眾,相信對芬園鄉的發展會更好。

 

校長李政穎也說,今天的「幸福農村推動計畫」活動,能夠引入麵包餐盒 師傅教導文德的孩子及家長,從製作麵包開始的原料認識起,也學會什麼是天然食材及人工添加物、什麼是友善健康的食農作物、營養健康的均衡重要性等等,都是很好的學習體驗,重點是學員們最後能親手製作出好吃的麵包,那種滿足感是非常不一樣的。

 

六年級學生許祐嘉說:「揉麵糰最好玩也最特別了,而且要掌握麵糰的發酵過程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要感謝每一份食物得來不易。」

 

校長李政穎表示,芬園鄉農會攜手文德國小執行「幸福農村推動計畫」,是要讓在地青年創業家有展現的舞台及機會,同時也是對青年返鄉創業有很大的鼓舞,創造產學合作很好的示範。麵包

 

(聯合新聞網) 

標籤: 麵包餐盒

元智大學「麵包節」傳遞愛 捐贈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

元智大學一年一度的麵包節於10/28登場。今年的主題為「捧在手中 甜在心中」。當天除了買麵包餐盒 傳達心意之外,還可以做公益,活動中每賣一個麵包就捐5元給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協助他們基本生存保障以及未來教育發展,讓愛心遠播。整個活動共賣出麵包約3000個,連同外籍生與陸生也加入買麵包送愛心的行列,募得款項約15仟元,希望藉此搭起跨國交流共同送愛心。

 

「美食搞什麼鬼」美食節試吃活動

元智大學「美食搞什麼鬼」美食節試吃活動。圖:元智大學提供

平日學生們忙於學習與考試、熬夜趕報告,鮮少有時間及機會向心儀對象傳遞愛慕之情,元智大學透過麵包節活動,讓同學將手中的筆換成麵包,用麵包傳遞對彼此的心意,讓原本只能在口中感受的甜,傳遞到彼此心中。當天並舉辦「美食搞什麼鬼」美食節試吃活動,現場有中西式料理、西式小點、餅乾、飲品,也有穆斯林料理提供品嚐試吃,更邀請學生社團現場表演,散播熱情與活力。而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相關規定,當天參加的師長學生及同仁,皆需量測體溫、酒精消毒以及配戴口罩。

 

 

 

元智大學學務長王佳煌指出,今年是元智大學第二十二屆麵包節,它一直是元智學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平時管制嚴謹的男、女宿舍就在當日開放,學生買麵包 表心意的同時,也在做公益。希望大家透過這個節日,藉由贈送麵包給你在乎的人,將愛化為行動。無論友情、愛情及社會大愛,都可以在愛的行動裡創造出許多愛的故事和奇蹟。

 

 

元智大學學生宿舍自治會會長,管理學院學士班三年級的魏岑晞說,這次麵包節每賣出一個麵包,學生宿舍自治會將捐款5元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以「元智大學」的名義長期資助一名國內兒童,協助弱勢學童的基本生存保障及未來教育發展。整個活動賣出3,000個麵包,共募得款項15仟元。就連同外籍生與陸生也加入買麵包餐盒 送愛心的行列,藉此搭起跨國交流共同送愛心。

 

 

元智大學表示,藉由麵包物語傳達心中的情誼,包括「歌頌糬於你我的巧合」,象徵情人在麵包餐盒 節活動中產生愛情的邂逅;「乳果愛上檸」,隱喻情人相戀前、萌發感情後,因為暗戀而情感隨著對方高低起伏的時光;「杏福的起點」是各種感情的開始;「莓女妳是我的cream」,傳達不論何種感情,你在我心中都是最特別的存在;送一塊「起實我喜歡你」,不需言語,用一塊麵包就能表達你的愛慕之情;最後吃下一塊「愛情熟仁生巧」,在這特別的一天中,希望大家都可以成為情場高手,讓戀情順利進行。

 

麵包節主辦單位學務處宿舍服務組更加碼準備三項特別的「秘密武器」。只要預購麵包就有機會抽中電影票;麵包節當天只要在「解謎遊戲」順利通關,就可獲得宿舍服務組精心準備的「神秘禮物」;最後,還有限量紀念品「手機氣囊支架」發送,讓每位參與的同學看到紀念品,都能聯想起麵包節活動的美好事物與回憶。

 

(桃園電子報) 

標籤: 麵包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