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來自吃的創意——“創業奇兵”港科大生回收麵包釀啤酒

中新社香港15日電 題:來自吃的創意——“創業奇兵”港科大生回收麵包餐盒 釀啤酒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環保及可持續發展議題近年火熱,四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印度裔“創業奇兵”,便是由這一議題出發,突發奇想回收麵包釀啤酒。用他們的話說,“每喝一瓶酒,都在change the world。”

 

  項目發起人之一的布思家(Anushka Purohit)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笑言,一切想法的起點,都來自吃,可謂無心插柳。

 

  其時四人為參加社會創新比賽“Enactus香港地區賽”聚首,比賽主題是“social innovation”。“我們就想,什麼才是對世界好的事情,生活裡有什麼問題我們想解決,或者有什麼不方便想改變。”苦思無果,空空肚皮率先投降,深夜時間附近祗有一間麵包餐盒店還在營業。買完麵包,看到店員把剩餘的麵包都拿去扔掉了。

 

  “那些麵包還可以吃,為什麼要扔?”四人疑惑地面面相覷,這令布思家意識到一個問題——香港厨餘數量龐大,食物浪費嚴重。據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去年6月在立法會會議上公佈的數字,香港每天有3600公噸厨餘丟棄於堆填區,佔整體都市固體廢物逾三成。“這些厨餘中,近半是麵包”,布思家補充道。

 

  如何去利用這些被丟棄的麵包?彼時布思家腦中還未形成什麼概念。直至幾日後,她與朋友一同去蘭桂坊飲酒,無意間目光落在眼前一杯啤酒,這瞬間讓她有了靈感,“其實釀制啤酒原材料與麵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麵包可取代部分原料。”啤酒與麵包,兩者立刻產生了關聯。“有沒有可能用回收的麵包做啤酒?”

 

  有了想法,四人立即著手研究實踐。他們為團隊命名“Breer”,啤酒則名為“Responsibly”,目的在於冀人們享用時反思環保責任。

 

  四名成員都是在讀學生,不免為他們收集麵包餐盒 、尋找合作增添難度,“一些麵包店或餐廳負責人,看我們年紀小,還是學生,就不信任我們。”更大的問題在於非本地面孔無形中所帶來的隔閡,“一些人看你不是香港人,他們都不想聽你說下去。”解決的方式就是鍥而不捨地尋求溝通,布思家操一口流利廣東話,可謂加分不少,“他們發現原來你會講中文,可以溝通到,那我們可以試一下。”

 

  目前除了與幾間麵包店合作,他們亦成功爭取到連鎖薄餅店Pizza Hut,每周都會派員到Pizza Hut收集約80公斤麵包厨餘。“利用Pizza Hutpizza麵糰,大約40公斤可以釀制到500升啤酒,而其他一般就要60公斤麵包才能釀制到500升。”

 

  出於環保理念製作的啤酒,並不代表口味差,“希望大家不祗因為社會意義而購買,更會因為喜歡上啤酒的味道而購買。”初次用麵包餐盒製作出啤酒味道偏甜,團隊又以不同麵包進行嘗試,調製口味,她形容“麵包啤酒”口感不太苦,更帶有麵包香氣。

 

  “麵包啤酒”項目已在國際創業競賽“霍特獎”等多項賽事中獲獎,及後團隊又在科大創業中心幫助下,成立“Breer”公司,公司營運靠的是比賽贏得及科大提供的資金,總數約5萬港元。首批2000支麵包啤酒已於上月推出市面。

 

  新穎的理念和頗具社會價值的行動吸引超過50名學生義工負責收集麵包。團隊特意設計了一個即時通訊平台“Bread Runner”,連結義工與麵包店。布思家希望未來可以在該應用程式中加入電子商貿功能,售賣“麵包啤酒”。

 

  布思家特意向記者展示“Responsibly”酒瓶,經過精心設計,“Breer”上下方有兩隻麵包圖案,掃描瓶身背面的二維碼,可看到該瓶啤酒生產過程,由哪一位志願者到哪裡收集麵包,由誰生產,這瓶酒由多少公斤麵包所製成等。“喝這支酒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正幫助減少多少公斤的麵包浪費,知道自己正如何change the world。”()

 

(香港新聞網) 

引用通告地址: 點擊獲取引用地址
標籤: 麵包餐盒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