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全國科技會議提前一年召開有其必要

每四年召開一次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由於攸關國家未來四年的科技發展計畫,及相應科技預算的分配方向,科技部長陳良基在春節年假結束後,恢復上班的第一天就宣布,為提早定調新一輪的四年全國科技發展計畫,原預定於2020年才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提早一年於2019年9月召開。

表面看來,把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的召開期程向前提早一年,似乎只是科技部這個政府行政機關單純的一次會議期程調整而已。但是進一步探析,則會發現其所蘊含的深意,乃是期望讓未來的科技發展計畫,能夠和科技部所編列的年度科技預算,兩者之間做更緊密的結合。

以目前在執行中的2017年至2020年全國科技發展計畫為例,依往例乃是在2016年所舉行的全國科技會議時,才予以確定。但是要執行新一輪全國科技發展計畫,其第一年所需要的經費預算,科技部卻無法及時納入2017年的年度預算書中,以致出現科技預算與全國科技發展計畫無法搭配的情形。這也意謂著號稱要在2017年至2020年推動執行的全國科技發展計畫,相應的經費預算卻最快也要到2018年才能到位。從而導致原設定四年為一周期的全國科技發展計畫,實際上只有三年能夠獲得科技部預算經費的挹注。

進一步探討,何以會出現這種公部門的大型計畫無法與預算及時相互搭配的落差,關鍵自然是源於現行的政府預算編製與審查流程。依照預算法,以中央政府為例,每年行政院要統籌編製包含五院在內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於9月初的立法院新會期之前,就要送到立法院備審。而依法,立法院也必須在9到12月的會期間,完成下年度總預算案的三讀審議程序,好讓中央政府的五院及各部會,能夠在新的年度及時動支經費預算。會議點心

依照這樣的審議流程,以行政院為例,自然也就會要求各部會所編製的下年度預算草案,必須在6、7月間就提報給主計總處,經彙整後在8月底前由行政院院會核定再正式送達立法院。

理解這樣的預算編製、審議流程,則如果新一輪2021年至2024年的全國科技發展計畫,想要名實相符的在2021年就可以獲得科技部經費預算的挹注,如果援往例還是在2020年才召開全國科技會議,則會議所通過的四年期科技發展計畫,勢必重蹈第一年的計畫卻無法得到科技部經費預算支撐的覆轍。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陳良基部長只好將原預定在2020年舉行的全國科技會議,予以提前一年在2019年的9月舉行,好讓會議所規劃的新一輪四年國家科技發展計畫,在2021年正式啟動時,就可以及時獲得2021年度科技部預算的支持,讓新一輪的四年科技發展計畫,能夠名實相符的在四年的執行期間,都有相應的科技專案預算搭配。

審視陳良基部長的此一做法,既不需要修改法律條文,基本上也不會因而增加行政經費的支出,但卻能達到讓新的科技發展計畫都能獲得經費預算的支撐,堪稱是一項值得肯定,具有多重效益的改進做法。會議點心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調整動作,之前的科技發展計畫卻未能一開始就把計畫擬訂和預算編列的整合、銜接做好?我們認為這一定程度的反射出科技部(包含其前身的國科會),並未建構計畫與預算應緊密結合的運作機制。又或者空有一堆改革的構想,但卻未注意到是否有相應的經費預算可以來支撐、推動。

談到這種行政缺失,其實古語所說的「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就已點出如果沒有完善的規劃和經費配套,盲目啟動新的構想方案,到頭來不只是難以為繼,還有可能衍生新的問題,或留下更多的後遺症。

循此檢視這些年來,不只包括蔡政府時代,乃至於更前面的馬政府、扁政府時代,每一個新的總統、新的閣揆,往往都要推出各種各樣的發展計畫或專案特別預算,但要不就是計畫缺乏預算的搭配,就是特別預算缺乏嚴謹完整的規劃、執行方案,最後不是執行績效遠遠不如預期,就是因為缺乏穩定的財源預算,而只能虎頭蛇尾,甚至淪為空包彈的鬧劇!

正是因為這些失敗的案例,在過往這些年來可以說屢見不鮮,甚至反覆發生,益發凸顯計畫方案和經費預算兩者如何緊密結合、配套的重要性。希望陳良基部長的這一個小小的調整,能夠導正各個部會的積習、病灶,讓政府施政能夠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正向績效來!

中時電子報

標籤: 會議點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