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大餐、垃圾食物,是因為你還年輕?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24 09:38
辦完運動會,傍晚搭著計程車前往婚宴會館和老公、小孩會合,準備喝喜酒,司機約莫40歲上下,瞭解我為何叫車之後,老生常談起他的「紅包場喜酒經」:沒被發到帖會開始猜疑彼此的情誼,但被分到帖了,禮金包少怕失禮;包厚禮,吃了幾道菜就飽了,想一想還真傷荷包,還不如十分之一的價錢上小館子吃一頓,小孩還小,吃不了幾碗菜、飯,很容易就全家飽。
「稍早中午我同事在會場,吃完一個便當還喊餓,又嗑掉一個點心餐盒 。」我羨慕的說。
司機感嘆:「唉,上了年紀有差,年輕真好。」
年輕真好,人老有差。老年人容易遭遇吞嚥困難、失智症(不記得自己吃過飯),罹患糖尿病、腎臟病之後,飲食內容將被嚴格限制。承認吧,以前夜唱沒問題,現在過了午夜再睡,隔天就是沒精神;以前征戰「吃到飽」,戰力十足,現在吃沒幾道菜就飽了。
端看大胃王節目,一種挑戰生理極限、把胃容量撐大來獲得榮銜和成就感的飲食行為,讓人匪夷所思。
以內觀為基礎的飲食覺察訓練(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 MB-EAT),近年從美國興起,融合佛教禪學、認知行為治療方法,我認為也跟完形治療法的部分概念不謀而合,教人思考和食物的關係、為何而吃,教人將感覺和食物充份連結,以獲致身、心、靈的平衡和心理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很有機會罹患讓我們飲食品質下降的疾病,在逐漸上了年紀之前,可透過「時時保持覺察」的吃,來學習如何吃在當下,享受當下。
人老有差,年輕真好?你總是用吃大餐來犒賞自己? 你總是空虛、寂寞覺得冷,就要用垃圾食物來填補心靈?你認為可樂、雞排、麥當勞點心餐盒就是屬於你青春的代名詞?你看起來瘦瘦的,但是內臟脂肪超標?你的BMI超過標準,飲食性肥胖找上了你?
少年不食好滋味,垃圾食物強說愁,以內觀為基礎的飲食覺察訓練教人延宕滿足,重點就是「緩一緩、慢下來」,在慢食的過程中,想一想為何吃這一餐、為何挑選這種食物,運用感官知覺,去細細品嚐食物的滋味、體會飽足的感覺。
像先前提到喝喜酒的例子,沒被喜帖炸,產生失落和嫌隙;被請去了,想要全家到齊吃一頓,紅包數字勢必往上加,然後再以「吃夠本」的補償心態把胃吃撐,甚至有人因此又再產生罪惡感,而把食物催吐出來,這類社交壓力的飲食失調在生活中層出不窮,有機會不妨試試「內觀飲食訓練」,善待自己的身體和心理。
資料來源:TVBS NEWS
知名咖啡店傳出大規模烘焙師遭資遣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22 09:13
各分局設置「行動補給站」讓世大運值勤員警補充體力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22 09:08
客家與農漁美食品嚐活動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21 10:23


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為使新竹地區的客家飲食文化、產業的推動和行銷能更貼近人們,新竹市政府在客家委員會的指導下,特別與新竹市農會、新竹區漁會共同舉辦2012風城特色美食節,希望透過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客家美食,瞭解客家文化,帶動客家文化產業經濟、刺激在地觀光產業、促進多元文化及族群融合。
活動由新竹縣埔和國小小朋友以鑼鼓喧天表演揭開序幕,接著有世界客屬總會新竹市分會的客家二胡演奏、新竹市客家藝文協會的客家歌謠演唱、新竹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的客家歌舞表演及皇家幼稚園的客家兒童舞蹈表演等,均得到熱烈的掌聲。現場還有健康蔬食、客家美食等健康料理暨活動餐盒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自製麵包如何做得衛生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21 10:21
雲林特色美食活動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17 09:35
台北知名景點遊玩 - 三峽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17 09:34


限塑擴大實施 飲料、麵包店 明年 1/1 須自費購買塑膠袋
作者:貝妮亞烘焙屋 日期:2017-08-17 09:28
環保署昨(15)公告塑膠袋限用政策,將從明年1月1日起擴大實施,管制對象從現行7大類、2萬家業者,倍增至14大類、10萬家業者,包括醫療器材行、藥粧、3C零售、書店、洗衣店、飲料店及西點餐盒麵包店都是新增範圍,未來民眾購買手搖飲料、西點餐盒麵包等,都要自費購買塑膠袋。
從2002年第一波限塑政策啟動至今已15年,大部分民眾都已習慣攜帶購物袋,或自費購買購物用塑膠袋。環保署表示,這次公告修正管制方式將分兩階段,明年第一年實施時,第一次違規將採勸導方式、第二次起直接開罰1,200~6,000元罰鍰,但在第二年(2019年)開始,違規者將直接開罰,不再勸導。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表示,擴大限塑管制對象從目前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等7大類,增加至包括藥粧、醫療器材行、3C零售、書店文具店、洗衣店、飲料店及西點麵包店等,總計14大類。
部分廠商曾要求像是較薄、透明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不應列入管制範圍,但賴瑩瑩指出,為了符合實際需要,只有直接包著生鮮食品,例如魚類、肉類、蔬果等生鮮產品;直接包裝食品,例如麵包包裝袋、或是裝藥品藥袋,和洗衣店包衣服的防塵袋等才能排除。
另外,原本在預告時,曾要求業者的塑膠袋上應印製「重複使用」等提醒字樣,但考量到印刷成本、以及在印刷的油墨也會造成汙染,故取消這項規定,改採張貼公告等其他宣導方式。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