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澳洲布里斯本食事 體驗美食與文化的熔爐

澳洲的飲食文化
關於澳洲的飲食,早餐多以麵包餐盒吐司或者水果沙拉配牛奶居多。中午通常外食會選擇隨處可見的超市或者方便的美食街、熟食店,通常是派或者速食,但也常可見以壽司捲、三明治或者各國料理外帶餐盒等便食的食物。而晚餐通常會與家人或者朋友聚在一起,吃些較為正式的西式晚餐。

記得我剛到澳洲時曾問過住過澳洲的朋友有沒有什麼必吃的料理。

「必吃的料理?袋鼠肉嗎?」他說,也許是一時想不到特別的美食。

但對於外來者而言,吃袋鼠肉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即使袋鼠肉在澳洲普遍到連超市也可以看到,不過據說非常的不好吃就是。

Sunday&MondaySpecial@CommunalBar&EatHouse
在布里斯本的第一周,因為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上哪吃飯,總是草草的買三明治或者煮個麵充飢,除了有次與同學一起到了學校附近的餐廳吃飯,也沒能好好的品味那裡的美食。

第二周的星期一,是個因為前夜的徹夜難眠而顯得特別憂鬱的星期一,因為長期生放假的緣故,兩個禮拜的課程都是從8點15開始,所以也在中午就早早的下了課。

跟著同學們到CommunalBar&EatHouse吃午餐麵包餐盒

在Communal,每個星期一跟星期天都有$10AU的SteakSpecial,大約台幣250的牛排餐,在布里斯本這個吃飯特別貴的城市中,顯得特別的親民。
 
 不沾醬也很夠味的牛排,熟度Medium,比想像中還要再熟一點,點RareMedium感覺更適合,所以第二次造訪Communal便改點了RareMedium。

生菜有一點點苦,不知道是什麼菜,小小的嚇到。

到百年教堂吃鬆餅,PancakeManor
PancakeManor是布里斯本有名的教堂鬆餅,也是這裡少見24HR營業的餐廳,除了賣鬆餅,也有幾道主食。

那是到布里斯本以來,第一次跟一群日本人一起吃飯,原本只是約了班上的幾個日本女孩,但後來越來越多人,就形成兩個台灣女生跟一群日本女生一起吃飯的局面。

鬆軟的Pancake跟甜香的奶味與麵粉味,還不錯吃但算是中規中矩爾爾,其實在台灣能吃到更好吃的鬆餅,但能在百年歷史的教堂裡吃鬆餅就是特別難得的經驗了。
 
在盛夏的布里斯本吃冰
CONNOISSEUR

在華人圈子裡十分有名的月亮冰,傳聞只要是Woolworths的月亮冰半價的期間,背包客與留學生都會像冰淇淋不用錢一般,在冰箱裡添入許多桶月亮冰。

GelatoMessina,來自雪梨非常有名的冰淇淋,就在學校附近的墨爾本街上。

一球$4.8AU,就相當於半價的月亮冰,但義大利冰即使是在台灣也是不便宜。

GelatoMessina的冰淇淋口味非常多還可以試吃,在嚴重的選擇障礙之後,選了SaltedCaramelandWhiteChocolate,大概是因為鹽焦糖麵包餐盒,所以吃起來蠻甜的,但又不會很膩,餅乾酥酥脆脆的。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標籤: 麵包餐盒

急凍鎖住麵包香! 日本人瘋吃冷凍麵包

多達12種口味的麵包,歡迎饕客來吃到飽,但這些麵包餐盒都不是當天現做而是冷凍的。

日本最近風行吃歐洲進口的冷凍麵包,這些麵包利用急速冷凍技術保留麵包的新鮮原味,連客人都大讚美味。

顧客:「什麼?真的嗎?完全沒有發現,如果說完全沒發現也不對,應該說是意料之外的美味。」

除了饕客大讚滿意,麵包餐盒餐廳業者也因為不需要多聘請麵包師傅,省下人事成本。

店長山本伸一:「完整地重現道地口味,不需要特別的調理方式就能讓客人吃到美味的麵包。」

而這樣的冷凍麵包熱潮,也改變了日本家庭的消費型態。

記者:「在麵包和便當的陳列架後方有冷凍麵包區。」

有賣場從2個月前開始販賣冷凍麵包,這些麵包只要放到烤箱烘烤3分鐘,口感就像剛出爐一樣。

顧客:「有買來吃吃看,吃起來的口感就像剛出爐的味道。」

許多客人一買成主顧,也讓賣場內的業績逐日增長,實際走訪冷凍麵包位於群馬縣的工廠。

把麵包推到零下30度的冷凍室,急速冷凍10分鐘。

工廠人員:「的確變得硬梆梆。」

這些硬梆梆的麵包餐盒只要放到烤箱解凍3分鐘,就能回復軟Q口感,加上保存期限長達4個月是一般麵包的10倍,一向很受餐飲業者喜愛,從2014年到去年銷量就成長近30億元日圓,約8.1億元台幣,業者看到商機今年開始進攻家庭市場。

冷凍麵包代表田中知:「以往提供給飯店和餐廳的業務,每年業績都會成長20%到30%,我們現在也深切感受到家庭是很大的新市場。」

另外在石川縣的這間麵包工廠,專為蛋奶過敏者製作無過敏原的麵包,也打破成見引進急凍技術,希望讓全日本的麵包愛好者都吃得到。

資料來源:TVBS NEWS

標籤: 麵包餐盒

法國長棍麵包大賽 麵包王寶座落誰家?

法國巴黎昨天舉行一年一度的長棍麵包餐盒 比賽,這項比賽從1994年舉辦以來,已成為巴黎的一項傳統,今年(2018年)也吸引21名參賽者一較高下,最終由6名選手脫穎而出,角逐長棍麵包王的寶座,最後到底是誰奪冠,我們一塊來看看。

剛出爐的麵包烤得金黃,香味四溢,但這可不是一般的麵包店,而是法國15日舉辦長棍麵包比賽的現場,參賽者只能利用鹽、麵粉、水和油,共4種材料,做出超棒的長棍麵包,功夫不到家,可是辦不到。

這項長棍麵包餐盒王比賽由巴黎市政府舉辦,今年邁入第23屆。打入決賽的選手要在6小時內製作40條傳統長棍麵包,而評審將以外觀、脆度和口感等6項標準評分。冠軍揭曉,一名來自法屬留尼旺島的麵包師安卡塔薩彌,拿下最佳長棍麵包的殊榮。

安卡塔薩彌指出,秘訣在於把麵糰發酵一晚,隔天早上再烘烤。其實安卡塔薩彌去年(2017年)就參加過比賽,但沒闖進前6名,如今美夢成真,他希望這項殊榮可以有助發展自己的烘焙事業。

資料來源:民視新聞

標籤: 麵包餐盒

教養院親子作米麵包溫馨有趣

衛福部台南教養院十四日辦理「感恩有您∼親子共作米麵包餐盒 」活動,結合無米樂社區特產米麵包,由白河米麵包創始人吳文宜技術指導,並邀請家長陪同院生動手搓揉麵糰,透過共作米麵包的互動過程,增近親子情感,讓憨兒媽媽度過一個快樂的母親節。
昨天來到教養院參加的家長有廿一人,加上院生廿九人,總計五十人共襄盛舉。除了共作米麵包外,也邀請在地里長黃正雄導覽社區,體驗榨甘蔗汁、利用甘蔗玩「猜空」趣味遊戲及製作文創作品「宋江陣兵器筆」,讓現場的家長與院生玩得不亦樂乎。
院長張瓊月表示,阿九及阿賢這對智能障礙兄弟檔入院安置多年,母兼父職的于媽媽忙碌之餘,仍不時前往教養院陪同孩子參與院內安排的活動。
昨天于媽媽風塵僕僕由屏東北上,陪兩兄弟作米麵包,她說這是生平第一次親手與兩個孩子共作麵包餐盒,當麵包成型的那一刻,看到兩個孩子興奮的表情,忍不住想掉眼淚。她感謝院方精心的規劃,讓她度過一個意義非凡的母親節。
完成米麵包製作後,在等待烘焙之餘,教養院特別安排大家前往無米樂社區遊覽,第一站「石敢當」由教養院院生阿民當導覽人員,講解關於石敢當的傳奇故事,阿民雖然有些生澀,但收到大家熱烈的掌聲。

資料來源:中華日報

標籤: 麵包餐盒

誰說麵包不健康?營養師分析8大麵包 推薦這3種

市面上的麵包餐盒琳瑯滿目——全麥麵包、全穀麵包、雜糧麵包、黑麥麵包、酸麵包、白麵包、無麩質麵包、低升糖指數和低FODMAP麵包⋯⋯這麼多的選擇,哪個才最有益於身體健康呢?

麵包作為北美家庭的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其脂肪含量低,特別是全穀麵包,更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健康脂肪。

全穀類(包括燕麥、大麥、小麥、黑麥、小米等)含大量膳食纖維,可以讓我們維持飽足感。多吃全穀物,可降低肥胖、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膳食纖維還有利於腸道健康,它能預防便秘,餵養「好腸道菌」,後者可以為人體帶來許多益處。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飲食中多攝取全穀類,能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

然而,白麵包和全麥麵包在加工過程中,會將完整的穀物磨碎,因此這兩種麵包餐盒的升糖指數(GI)比全榖麵包要高。升糖指數高,葡萄糖就會更快地釋放到血液中,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經常食用升糖指數低的食物,有助於調節血糖水平,使人長時間有飽腹感,減少熱量的攝取,維持好身材。

白麵包是用去除了胚芽和麩皮的小麥製成的,因此減少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鐵、鋅、鎂和磷等礦物質。

8種常見麵包餐盒,哪種最適合你?
來看看下面常見的麵包中,哪些麵包對你的身體最有好處?

1. 全麥麵包(wholemeal)


全麥麵包由全穀精磨成細粉而製成,外觀呈純棕色。全麥麵粉比白麵粉含有更多的纖維,全麥麵包也比許多白麵包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比全穀麵包的升糖指數要高。

2. 雜糧麵包(multigrain)

雜糧麵包通常是用白麵粉做原料,添加一些穀物製成的。因此,它比白麵包有更多的纖維和更低的升糖指數,能給人體提供更持久的能量。

3. 全穀麵包(wholegrain)

全穀麵含有整粒的完整穀物:穀皮(外層)、胚乳(中間澱粉層)和胚芽(飽含營養的內層)。全穀麵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不飽和脂肪(好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還有三種纖維質:可溶性纖維、不可溶性纖維和抗性澱粉,全榖麵包有著稠密的全麥麵粉作為基礎食材,以及大量的穀物和種子。

全穀麵包就如同加了穀物的全麥麵包,升糖指數也比較低。而大豆和亞麻籽麵包還額外添加了健康的omega-3脂肪酸。

4. 黑麥麵包(rye)

由於麩質含量較低,黑麥麵包有較厚重的質地。加了穀粒的全穀黑麥麵包,纖維和維生素含量高於混入較多小麥麵粉的淺黑麥麵包(light rye),並且升糖指數也較低。全穀黑麥麵包是很不錯的營養麵包,即使淺黑麥也比白麵包好。

5. 酸麵包(sourdough)

因為酸麵包的酸度較高,所以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不同酸麵包,所用的麵粉可能不同,其中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有所差異。全穀酸麵包當然是首選。

此外,還要選擇天然酵母發酵而成的麵糰,因為有些麵糰是使用工業酵母發酵,含酵母菌(yeast)但不是傳統的麵種(starter)。

真正的酸麵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製成,因此麵包呈酸性、有嚼勁,這兩種特點都會降低升糖指數。

6. 高纖維白麵包(high fiber white)

白麵包添加了膳食纖維,就是市面上的高纖維白麵包,相對於普通白麵包更健康。不肯吃全穀麵包的孩子,不妨給他們吃這個。

7. 無麩質麵包(gluten-free)

無麩質麵包是由其它穀物替代小麥製成的,去除了「麥麩蛋白質」。一般來說,不含小麥的無麩質麵包,比含小麥的麵包纖維質少,升糖指數高。

患有乳糜瀉等麩質不耐症的人,非常適合食用不含麩質的麵包,但對於其他人而言,這種麵包並沒有比普通麵包更有保健功效。

8. 低FODMAP麵包(Low FODMAP)
FODMAP的全稱是「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即「可發酵的寡醣、雙糖、單醣和多元醇」。這些都是短鏈碳水化合物,如果消化不良,就會在腸道裡發酵、脹氣,導致強烈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低FODMAP麵包是近幾年出現在市面上的麵包,這些麵包適合有腸躁症等疾病的患者,因為這類患者吃下FODMAP碳水化合物,容易出現不適症狀。FODMAP存在於小麥及許多食物當中。低FODMAP麵包仍含有麩質,不適合乳糜瀉患者食用。

低FODMAP麵包因為含有果仁和穀物,優於普通白麵包,但其纖維含量因品牌而異,所以需要吃FODMAP的人,通常還是選擇全穀麵包比較好。

並非所有的麵包都相同,儘量挑選重量較沉、質地稠密且含有大量穀物和種子的麵包。食品標籤上的成分列表,是按照每種成分所占比重的遞減順序排列,所以從表頭查找全穀(whole grain)、粗磨穀物(kibbled grain)、堅果和種子等優良成分,每份(per serving)纖維質含量超過4克的食品,被認為是較好的纖維來源。

日常飲食中,選擇全穀麵包、全穀黑麥麵包或真正的酸麵包(特別是黑麥酸麵包或穀物酸麵包),是最有益的。至於柔軟蓬鬆的白麵包,還是偶爾買來解解饞就好。
 
資料來源:大紀元 
標籤: 麵包餐盒

台北週末舉辦特色風格市集 美味麵包飄香百貨賣場

台灣首場麵包主題風格市集「COPAIN呼朋引PAIN」4日在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登場,聚集36家烘焙名店、文創手作品牌、烘焙比賽,規模是歷年最大。其中烘焙王大賽邁入第三屆,冠軍不僅可獲得高達50萬的獎金,還可以代表台灣參加2019世界麵包餐盒大賽。

今年接軌法國21年歷史的「LA FETE DU PAIN法國麵包節」,現場齊聚高雄原味好食手作三明治、台南米師傅米糧烘焙、新竹市區祕境美味窯烤麵包、宜蘭艾德理法式烘焙、台中歐客佬精品咖啡,還有2015年世界麵包大賽冠軍陳永信師父,爆漿榴槤結合芋頭,風味獨特。現場還有台法相聲、法式電音、星空電影院等活動。

據統計,台灣麵食人口不斷成長,帶動麵包消費量增加。統一指出,統一烘焙營收近年來持續穩定成長,去年突破60億元大關,以統一麵包為例,光是紅豆、奶酥、波羅、克林姆麵包餐盒4項主力產品,每年就銷售超過3千萬個,今年還會進一步成長;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也表示,烘焙業會是下一個精采的產業。

來源:大紀元
標籤: 麵包餐盒

知名早餐店捐千份餐盒回饋社會

「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4月4日舉行開幕式,總統蔡英文、桃園市長鄭文燦共同揭開為期40天的農業博覽會活動序幕,桃園在地企業揚秦國際旗下品牌麥味登,特別贊助開幕式1000份歐式麵包餐盒,將台灣在地農產透過專業烘焙融入歐式麵包中,一如在桃園落地生根的麥味登歷經多次轉型從傳統早餐店邁入時尚咖啡館。

2018農博會開幕餐盒是「麥味登」結合所屬超秦集團中的姐妹品牌「REAL臻‧烘焙坊」專為農博會特別限量製作,餐盒中的四款麵包有卡門貝爾、巧克力葡萄麵包、紅藜麥麵包及田園南瓜麵包,原料中融合了東海鮮乳、東昇南瓜等台灣在地養殖及栽種的農產品,不添加任何香料,並以歐式烘焙的職人工法,完整呈現麵包餐盒食材原味,也展現台灣在地農產的實力與魅力。

麥味登連鎖餐飲總部執行長卓靖倫表示,桃園伴隨著超秦集團成長茁壯,我們投資六億多元建立揚秦國際麥味登的全球營運總部,也陸續投資三億元擴建超秦企業的廠房設備。麥味登所屬的母集團是從農企業起家,進而投入連鎖餐飲事業,兩家公司分別致力於提供在地消費者最優質的雞肉產品與最舒心的麵包餐盒餐飲享受。

麥味登連鎖餐飲總部落籍桃園已逾25年,從過去大家熟知的傳統早餐店,逐步轉型為咖啡館,2005年麥味登即率業界之先,內用餐點全面改用飯店等級白瓷盤,並打破早餐店環境油膩的刻板印象,改以年輕人喜愛的咖啡館氛圍,致力提升用餐時的五感體驗與舒適感受。麥味登豐富多元的中西美食與暖胃暖心的服務,更傳遞著品牌30多年來始終堅持的溫暖人情味。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標籤: 麵包餐盒

「吃到飽」一餐胖3000卡!專家:這時段別吃

每逢周末,必去「吃到飽」犒賞自己?面對琳瑯滿目的食物,不少人抱持「撈回本」的心態,渴望將各種美味吃下肚;不過,專家建議,到「吃到飽」餐廳用餐,最好八分飽即可,而且最好吃中午。麵包餐盒

適當飢餓感 能提高免疫力

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廖桂聲指出,一味地吃大魚大肉,將成為破壞體內免疫系統的凶神惡煞。若每餐七、八分飽,保持適當飢餓感,排泄活動則較旺盛,間接活化免疫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提高身體免疫能力,不致常生病。

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石原解釋,免疫力指的是白血球的吞噬力和殺菌力。當人飽食終日,體質變酸,酵素作用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而人體吸收一旦阻礙排泄,排泄機能減弱,免疫細胞就會降低,反之則增強免疫機制。

一頓吃到飽 兩倍每日所需熱量

美國臨床執業營養師穆懷玲指出,上班族的男性每日所需熱量為1800∼2000卡、女性為1200∼1500卡,但「吃到飽」的自助餐光是一餐熱量就有2000∼3000卡,甚至高達3000∼4000卡,偶爾吃就好。

若是偶爾享用大餐犒賞自己,選擇中午時段為佳。穆懷玲說,午餐至「吃到飽」餐廳用餐後,可利用下午的工作、活動消耗熱量,晚餐或許可以不用吃;若是晚餐時段去吃到飽,容易因為吃太飽,睡前會有飽脹感,夜裡容易胃食道逆流妨礙睡眠,隔天胃口也會變差。

別只想著「吃夠本」

益富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劉麗兒建議,走進餐廳前,最好先對自己心理建設「不要有吃到飽、撈回本的心態」,以免影響維持健康和體重的計劃。

而入座後,在悠閒、愉快的用餐氛圍下,掌握正確吃法就能享受健康:

1.以烹調法篩選食物

劉麗兒指出,越簡單的烹調法如涼拌、生食、清蒸、燒烤,越能吃到食物的新鮮和營養。

她提醒,在一字排開的自助餐美食中,要特別小心油脂陷阱,例如,生菜沙拉的法式沙拉醬、千島醬等醬料,一湯匙的熱量約100卡,因此最好改選以醋、橄欖油調製的義式沙拉醬;牛排醬通常是以烤牛肉產生的肉汁、脂肪,加入調味料製成,熱量也相當高。

2.先吃生菜沙拉或冷盤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教授林璧鳳吃自助餐時一定會先吃蔬菜,「至少要吃2盤以上的生菜沙拉,才能營養均衡」,因為蔬菜和水果體積大、熱量低,先吃下肚較易有飽足感。

3.選清湯或蔬菜湯

劉麗兒表示,熱湯有暖胃作用,先慢慢地喝一碗熱湯可以減少飢餓感,才不易吃過量。穆懷玲指出,濃湯底是用牛油加麵粉炒成麵餬,再加入高湯,熱量很高,所以最好選清湯、蔬菜湯。

4.主食選法國麵包、壽司

麵包餐盒 最好選不包餡的餐包、法國麵包或全麥麵包,避免塗抹太多奶油的大蒜麵包。而壽司則比炒飯、炒麵更清爽、健康。

5.海鮮、肉類最重視新鮮度

要品嚐海鮮和肉類的新鮮度,最好的烹調法是生吃或清蒸;味道較濃的油炸、紅燒、糖醋,則會掩蓋不新鮮食物的味道。

6.水果是最健康的甜點

自助餐的甜點包括蛋糕、冰淇淋、剉冰和水果麵包餐盒,其中最健康的是新鮮水果。而蛋糕、冰淇淋、剉冰通常高油、高糖、高熱量,因此最好只挑一種吃。

7.選擇低糖飲料

飲料大多含糖量過高,也含有不少熱量,不妨改以白開水、茶來代替。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調整這些用餐習慣 滿桌佳餚也吃不胖

文章來源:適度保持「飢餓感」,有助提升免疫力

文章來源:「杯盤狼藉」助你控制胃口

文章來源:一套四式的「小腹瘦身操」

文章來源:這種Buffet吃法 健康又營養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標籤: 麵包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