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專家認證3天瘦2.5kg減肥菜單:這些點心都能吃!

Q 進行第一回的3天週期快瘦計畫後,覺得頭很暈。
這是因為這3天吃的比平常少,所產生的身體反應,只要耐心進行下去,頭暈現象自然會減輕。但萬一頭暈症狀真的很嚴重,建議先中斷這3天的減重計畫,或是先進行1天就好。

Q 男性適用此減重飲食嗎?
如果食量狀況允許,就照食譜的份量來吃,若太勉強,請把份量多增加1.5倍,以符合男性的食量。

Q 什麼時候最適合吃點心餐盒呢?
建議在中午到晚餐的間隔食用,這是人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候,但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也可能有所變動,例如:早上6點起床吃飯,然後趕著上班的人,就可以在早餐與午餐的間隔吃點心。但不建議在晚餐過後,還貪嘴吃點心喔!

Q 減重期間可以吃泡菜、罐頭類食物嗎?
泡菜、罐頭類食物添加很多醬油、辣椒等調味料,減重期間盡可能不要碰。如果真的想吃,在碗中加點開水、泡一下,把醬料沖掉或少量食用會比較好。

Q 可以混搭此書內的食譜嗎?
每一種食譜都是專家群,經由科學方式計算出卡路里、烹調方式、食材種類及口味搭配設計而成的,所以,建議不要混搭。

Q 工作太忙,常掉餐或隔餐吃很多,這樣可以嗎?
與其隔餐吃很多來補足前一天的量,還不如當天的正餐晚點吃。萬一真的因工作關係,無法吃到書中所排定的食譜,這時請你吃書內所建議的高蛋白質食物(豆腐、豆奶、牛奶、雞蛋、雞胸肉、瘦肉、蝦子、魷魚等)與高纖蔬果,同時計算好這些食物的卡路里,別超過了!然後,隔天再繼續吃先前所計畫好的食譜。

Q 突然要參加公司聚餐時,怎麼辦?
一天內有一餐沒照著減重計畫走,不要太氣餒,例如:公司同事突然有聚餐,想必會暴飲暴食、亂吃一通,此時可提醒自己,別多吃了。

Q 上班族要準時吃飯真的很困難,怎麼辦?
上班族外食的機會居多,如果午餐是吃員工餐廳,建議減少3湯匙(60g)左右的白飯,且吃比白飯份量多2倍的蔬菜,當然,高蛋白質食物可多吃,並盡量避免鈉含量高的湯及鹹辣泡菜。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標籤: 點心餐盒

與時並進:新派點心 有營創新迎合潮流

點心製作被視為夕陽行業,由於缺乏新血入行,導致青黃不接。不過近年有不少年輕人修讀中華廚藝學院,畢業後選擇投身點心餐盒業,二十四歲的葉銘惠(阿惠)便是其中之一。

阿惠中學畢業後,從事飲食業兼職長達一年,後來經朋友建議到中華廚藝學院修讀中菜證書課程。在學期間,她認識當時於怡東軒擔任行政總廚的黃永強,畢業後經黃師傅介紹入行,現時她於怡東軒任職點心師。

跟從前不同,學院清晰而專業的培訓,讓學員掌握製作點心餐盒的基本竅門。不過手勢要純熟,仍需透過不斷練習才能達到。「譬如叉燒包,麵粉分量會影響鬆軟度、餡料怎樣能流出來、叉燒該怎樣挑選等,單是一件點心,每個部分都有很多學問要學習,這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而且能夠親手製作點心,那份滿足感難以形容。」阿惠說。

傳統手藝固然要好好保存,然而今日的點心師傅更應與時並進,切忌因循守舊。「以蝦餃皮為例,以前只會用澄麵、生粉和水來做,現在人們會覺得它不夠爽脆、透明,自己會加點薯粉、馬蹄粉來調整。或者現在有些新式點心,因應人們追求健康飲食,會加入具營養價值的材料,譬如藜麥、羽衣甘藍之類。」

阿惠指出,隨着客人要求愈來愈高,點心師傅都要不斷增值。早前她亦再次回到學院,利用下班時間兼職修讀中式廚藝專業證書,希望將來能夠學以致用。

資料來源:明報

標籤: 點心餐盒

飯店迎萬聖節 黑蜘蛛蛋糕逼真

10月31日萬聖節,西方傳統文化中認為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世人的時間,當夜幕低垂,民眾習慣換上奇裝異服驅趕鬼怪。這原屬於宗教節日,如今已成為各飯店業者力推的商機,在「一日萬聖」主題下,從早到晚吃喝玩樂一次到位。提及萬聖節,帶有灰色印象的女巫、殭屍浮現,今年飯店聚焦「造型蛋糕點心餐盒」、「歡樂午茶」、「闇黑餐點」及「派對&調酒」4大亮點,營造應景氣息,也更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喜好。

萬聖節驚心動魄,毛骨悚然氛圍濃厚,特色「造型蛋糕」以此風應運而出,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打造「黑蜘蛛翻糖蛋糕」,以女巫化身黑蜘蛛為靈感,擬真外型使用法國巧克力,內餡夾入酸甜櫻桃,碩大蜘蛛攀附蛋糕,造型維妙維肖。

蛋糕甜點點心餐盒驚悚

日月千禧酒店的「南瓜怪蛋糕」採擬人化手法,橘紅南瓜搭配披風裝飾,內部填充仿真壞蛆果凍,挑戰恐怖極限。大地酒店以大腦為發想,發揮巧思製作「頭破血流」蛋糕,酸甜的覆盆子蛋糕體,淋上糖漿創造鮮血感,最後插上巧克力菜刀。午後時光,逗趣造型「下午茶」登場。台北六福萬怡酒店The Lounge推出的「搞怪JC CAT下午茶」,內含草莓泡芙、小精靈布朗尼、抹茶達克瓦茲等,主廚點綴萌系眼睛賦予甜點靈魂,其中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小精靈布朗尼」,以巧克力眼睛及手腳妝點,吸睛度百分百。

萬聖節搞鬼,「闇黑系漢堡」成為今年主調,The Lounge特色骷髏頭造型「黑惡魔之怒」,夾入厚實澳洲穀飼熟成牛排,裹入半熟溫泉蛋以橄欖油香煎,濃稠蛋液宛如滾燙岩漿傾瀉而出。台北中山意舍酒店Buttermilk的「酥炸軟殼蟹小黑堡」,以黑寡婦蜘蛛為靈感,墨魚麵包夾入酥炸軟殼蟹,詭魅程度爆表。

調酒玩味創新

夜幕低垂,萬聖節重頭戲「狂歡派對、調酒」登場,日月千禧酒店酌月星空酒吧31日以「假鬼假怪狂歡派對」宴客,賓客大玩創意Cosplay鬼怪,可獲得Trick or Treat特調,針對酒精過敏者,推出無酒精飲品「腦子裡進的水」,玫瑰蔓越莓風味濃郁,杯緣以蘋果裝飾充滿黑色幽默。台北西門町意舍酒店吃吧餐廳打造無酒精特調「魔法巫婆」,以洋甘菊茶為基底,加入新鮮葡萄柚和柳橙汁提味,擺上鱈魚香絲、巧克力餅乾製作魔法掃把萌翻全場。會議點心

台北遠東大飯店馬可波羅酒廊27日舉辦「萬聖節變裝派對」,以宮廷風為主題,帶領賓客穿越古今,過足角色扮演的癮;調酒「Shadow嗜血童話」以伏特加混搭紫羅蘭酒,加入葡萄、檸檬調味,骷髏型酒杯搭配淡紫色酒體,綴以彩色軟糖魅惑人心。台北六福萬怡酒店The Lounge則推出「盜墓者」、「女巫的魔法藥水」、「德古拉甦醒」3款調酒,「德古拉甦醒」將藍色冰磚骷髏頭浸沐蜜桃香甜酒中,品飲前以血漿針筒注入活血,象徵喚醒沉睡的德古拉,會議點心充滿創意。

(中國時報)

開點心車到偏鄉教甜點 幫青年實踐夢想

南投水里長大的李奇芳,是「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團隊的團員,畢業後因緣際會成立屬於自己的甜點工作室。他與朋友利用工作室淡季時節,開著點心車到偏鄉進行甜點教學已經第三年了,希望啟蒙偏鄉孩子多元才藝的興趣。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今年邁入第11屆,參與人數超過200人,不僅讓青年走出戶外、尋找臺灣不平凡的風景,同時也結合自身專長幫助翻轉偏鄉,縮短城鄉差距。點心餐盒

李奇芳求學時期受惠於來自外地老師多元教育的啟蒙,畢業後成立屬於自己的甜點工作室。他與朋友利用工作室淡季時節,開著點心車到偏鄉進行甜點教學已,每次出發時,車上不僅滿載食材、器材,也載著不同領域職人好友,有咖啡師、舞蹈老師、手工藝老師,配合當地學校所需來安排才藝課程。今年李奇芳與專業攝影師古欣茹,以及一群義氣相挺的好友組成團隊,申請青年署感動地圖計畫,以「白日夢閃亮甜點車」為主題,到濁水溪以南的彰化頂庄國小及台東丹路部落進行偏鄉教學,讓孩子跳脫環境因素的限制,啟蒙他們的多元才藝。

「難道偏鄉不好嗎?」李奇芳時常詢問自己,其實偏鄉學校不一定缺乏經費或硬體設備,但因路途遙遠難以請到師資,於是才發想出以甜點車做為拉近城鄉距離的媒介,讓點心餐盒飲食與文化成為城鄉交流的橋樑。李奇芳表示,手作甜點的原料都採用當地盛產的食材,除了帶領孩子們實作之外,也讓孩子認識在地食材的特性及優勢,以及不同蛋糕點心製程的差異。甜點課、畫圖、舞蹈課、寫作、說故事等幾堂課程下來,不管先前多調皮、多生疏的孩子,都轉化成閃爍著求知而發亮的眼神,認真而積極的模樣。

李奇芳說,偏鄉的孩子有許多來自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家長多在外地忙於生計,孩子除了依靠學校,其他時間較缺乏陪伴。透過甜點車的遠行,將多元才藝體驗的種子散播到偏鄉,不僅增加孩童們學習新事物的機會,同時自己也獲得刺激及偏鄉文化的滋潤。

青年署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幫青年實踐夢想,更多壯遊體驗活動可上「壯遊體驗學習網」查詢與報名。

來源:中時電子報
標籤: 點心餐盒

開點心車到偏鄉教甜點 李奇芳尋找感動地圖

南投水里長大的李奇芳,是「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團隊的團員,畢業後因緣際會成立屬於自己的甜點工作室。他與朋友利用工作室淡季時節,開著點心餐盒車到偏鄉進行甜點教學已經第三年了,希望啟蒙偏鄉孩子多元才藝的興趣。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今年邁入第11屆,參與人數超過200人,不僅讓青年走出戶外、尋找臺灣不平凡的風景,同時也結合自身專長幫助翻轉偏鄉,縮短城鄉差距。

李奇芳求學時期受惠於來自外地老師多元教育的啟蒙,畢業後成立屬於自己的甜點工作室。他與朋友利用工作室淡季時節,開著點心車到偏鄉進行甜點教學已,每次出發時,車上不僅滿載食材、器材,也載著不同領域職人好友,有咖啡師、舞蹈老師、手工藝老師,配合當地學校所需來安排才藝課程。

今年李奇芳與專業攝影師古欣茹,以及一群義氣相挺的好友組成團隊,申請青年署感動地圖計畫,以「白日夢閃亮甜點車」為主題,到濁水溪以南的彰化頂庄國小及台東丹路部落進行偏鄉教學,讓孩子跳脫環境因素的限制,啟蒙他們的多元才藝。

「難道偏鄉不好嗎?」李奇芳時常詢問自己,其實偏鄉學校不一定缺乏經費或硬體設備,但因路途遙遠難以請到師資,於是才發想出以甜點車做為拉近城鄉距離的媒介,讓飲食與文化成為城鄉交流的橋樑。

李奇芳表示,手作甜點的原料都採用當地盛產的食材,除了帶領孩子們實作之外,也讓孩子認識在地食材的特性及優勢,以及不同蛋糕製程的差異。點心餐盒課、畫圖、舞蹈課、寫作、說故事等幾堂課程下來,不管先前多調皮、多生疏的孩子,都轉化成閃爍著求知而發亮的眼神,認真而積極的模樣。

李奇芳說,偏鄉的孩子有許多來自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家長多在外地忙於生計,孩子除了依靠學校,其他時間較缺乏陪伴。透過甜點車的遠行,將多元才藝體驗的種子散播到偏鄉,不僅增加孩童們學習新事物的機會,同時自己也獲得刺激及偏鄉文化的滋潤。

青年署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幫青年實踐夢想,更多壯遊體驗活動可上「壯遊體驗學習網」查詢與報名。

(中時 )

標籤: 點心餐盒

台灣古早味點心 「紫白玫瑰」芋頭酥

外形為圓球狀的芋頭酥、以芋泥作為甜餡製成的台灣酥餅點心,在台灣傳統點心裡占有一席之地,而這種傳統的小點心,也深受長輩們的歡迎。

使用台中大甲盛產的芋頭,自製而成的芋頭酥點心餐盒,散發濃郁的芋頭香,漸層的紫色螺旋餅皮,像極了紫色玫瑰;外皮層次分明,香酥而不油膩,配上裡頭綿密的芋頭內餡,一口咬下超滿足!

【準備食材】
●油皮:
冷水 114g
細砂糖 26g
食用紫色色膏 2g
中筋麵粉 260g
奶油 104g(可用豬油代替)

●油酥:
低筋麵粉 170g
奶油 85g

●餡料:
芋頭餡 240g
 
來源:大紀元 
標籤: 點心餐盒

帶孩子做點心、說故事 鄭朝方營養午餐2.0政見很活潑

脫下競選背心,穿圍裙化身「朝方叔叔」,教孩子認識食材,也一起動手做點心餐盒。新竹縣長候選人鄭朝方10日於竹北競選總部邀請新竹縣的家長與孩子,舉辦「食農教育」兒童活動,現場洋溢歡樂氣氛。

鄭朝方說,「食農教育」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概念,很多家長小時候,多半有農事生活經驗,食物的生產往往就在住家周圍的菜圃、水圳旁的畦零地或是自家的田園。鄭朝方以自己為例,以前他就常跟著阿婆身旁,到菜圃摘下家人要吃的菜,並且是「鮮採直送」,隨時要吃隨時能夠摘,他也跟學會辨識哪種作物有哪種味道,會議點心味道與味道之間的組合而形成的「口味」。他表示,在如此的生命經驗中,早已將「食」與「農」的學習,透過日常生活內化到他身體裡,這也演變成他對土地的認同。

現場發佈政策影片,向家長說明會議點心營養午餐2.0政見,鄭朝方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說明食物品質的優劣對人體的影響,以及營養價值對身體的重要性。

鄭朝方提到,孩子的學習應從生活中的「食」出發,尊重食物、感恩栽種者及學習負責任等價值觀,都可以透過「食農教育」來養成。他表示,投入新竹縣長選舉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孩子,親手把孩子畫的圖、寫信送給他,讓他深受感動。也讓鄭朝方對照顧好新竹縣下一代的使命感更重。

鄭朝方認為,「食農教育」兒童活動特別挑選在國請日辦理具有深遠意義,因為孩子是未來國家的主人翁、教育為百年大計,更重要的事,孩子的營養午餐政策辦好,意味著孩子的身體素質變好,對於國家健保的負擔將減輕,也對國家的競爭力有所提升。因此他提出營養午餐2.0,而食農教育只是其中一環,與社區、在地技職學院合作把關食品安全,以及扶植在地農業,縮短食物生產到餐桌的距離外,在地農業將會是食農教育的現場。

參與這場選戰的信念就是要給縣民好生活,給孩子好未來。鄭朝方強調,新竹縣有足夠的環境條件,讓家長們帶著孩子出遊,他也預告,從10月13日開始,每個週末都會舉辦「童趣方城市」親子活動,邀請爸爸媽媽帶著孩子,趁著週末假期到河濱公園休憩遊玩,用行動讓家長們了解,他要打造的新竹縣美好生活正在發生。

來源:台灣好新聞

小夥子變大叔 半夜做點心40年

月兒半彎,沉寂地映照著某個三岔路口。一片昏夜之下,唯獨一家小店亮起小白燈,光澤了殘白的老招牌,八個招牌大字風韻猶存,尚露幾分燦紅,「叁去壹」,好古怪的名字。

解讀店名之時,某路口冒出了丁點豆影,是名瘦小的大叔。濃密頭髮,掛着黑框眼鏡,灰背心配短褲,褲管內是一雙又乾又細的小腿。這瘦小的雙腿,正向著亮光處走,身軀輕巧,步履間卻帶點沉重。

也對,這家迄今四十年的小茶樓點心餐盒 ,每天折騰人十幾個小時,任誰都吃力。叮叮噹噹,門外已不見大叔蹤影,店裡則傳來碗盤清脆的碰撞聲、明爐火雄之音、機器引擎隆隆,綿密有致,彷彿正上演一曲交響樂。

百般堅持,這沁人心脾的樂曲,方能伴隨柔光,一解深宵的幽清。

時針指到三點,雨露開始俏皮地灑落於門前,宛若伴奏。往店內一瞧,裡頭早已炊煙四起。方寸之地站了四位大叔,既是小店的老闆,也是夥計,他們沉默不語,各自奔波。

步入小店,左邊先看見一落落蒸籠,略胖的大叔洗擦著蒸籠用具。他髮根已白,粗眉大眼,有著親切的笑容,他是耀哥,負責站蒸籠台前,見他把東西擺放好,就急忙移步至中央的圓桌,與另一名赤裸上身的大叔並列,這位大叔叫阿羅,是小店最資深之人,主要負責外場。舀起一盅盅待蒸的滑雞飯、鳳爪排骨飯、滑蛋牛肉飯,整齊地放在鐵盤上。

此時,後方的廚房傳來鏗鏘鑊聲,又夾雜了絲絲爐火之音,靠近一瞥,身穿白背心,戴着白框方鏡的瘦削大叔,專心地備著廚房用具,又點了明火預熱蒸爐,他是水哥,負責廚房事宜及炒鍋。倏地,一個黑影迅捷地於身後竄過,往店深處走。隨著他來到轉角處,竟有樓梯可上樓。樓上古舊的木地板感覺不太牢固,牆邊擱放了高架、攪拌器、冰箱、桌子等物品。

眼前的大叔正是最早在門外看見那位,他是發仔,負責點心製作。只見他先來到攪拌機旁,把各種麵粉與水倒入機器內,開機,不時用手搓搓,調整分量,待麵粉拌成麵糰後取出,再於長桌上搓勻。他說,一種皮就能做出很多款的廣東包點,目前最少見的,要數雞球大包了。因為大包餡多,要放雞肉、還要放叉燒、雞蛋、豬絞肉,沒甚麼利潤,所以很多店都不再做了。他們嘛,不過是念個舊而已。發仔雙手熟練地裹起大包,靦腆的說這是熟能生巧,畢竟他做點心已經五十多年,其實接手這家小店前,發仔曾受邀到日本教做點心,可是不折不扣的老師傅。說著,身旁突然冒出了個人,是阿羅。他們不管是誰,只要顧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會上來幫忙做點心。二人手不停揑著,嘴裡則說起往事來。

小店四十年了,第一任的老闆,是阿羅的兩個朋友,啊不,本來是三個人開的店。三名點心師傅,一心想要興家闖天下,於是租了店面,合資當老闆,其中一人正是阿羅。當一切準備就緒,卻出了點小岔子,阿羅的父親怕兒子做生意有風險,叫他還是安安穩穩地上班好了,他不敢忤逆父親,於是向兩位拍檔說不合資,但以打工身分來工作,兩名老闆於是把店名取為「叁去壹」。十年後,二人舉家移民,湊巧發仔剛從日本回來,就決定接手小店。只是,做生意不是件容易事,請師傅更是難,於是他就找來耀哥及水哥兩個老朋友,再加上阿羅一起合資。

四個大男人,既是員工,亦是老闆,這麼一做,便是三十年。平日凌晨兩點半就要到店裡準備,直到下午三點多,清潔完畢才能下班,工作時間長,天天十多個小時,沒有休息日。「他住柴灣,一點半就要出門;我也慘,住屯門,簡直要在這裡睡。」水哥不知何時冒出來,邊說著,邊拿起包好的數籠大包,一口氣搬到樓下去。一旁的阿羅苦笑一下,慨嘆為了養家,也沒有其他選擇。

隨着水哥的腳步聲漸遠,發仔見雞球大包已做好,於是又跑到攪拌機旁,倒入另一種麵粉:「這是澄麵,做蝦餃皮點心餐盒要用的。」說發仔是蝦餃專家,一點也不為過,想當年,他就是被看中了做蝦餃的技術,才受邀到日本授課,不論揑皮還是包餡的過程,都相當講究。搓好麵糰。他們的蝦餃餡料有點不同,不用坊間常用的竹筍,改用豆薯。一來竹筍貴,有時比蝦更貴;二來很多老人家不喜歡,覺得濕毒。

加入大蝦後,又倒入炸香了的乾葱油,這樣吃起來會香一點。餡料準備好,發仔拿來一把菜刀,鬧著玩地往自己手臂劈下去,掩眼之際,他卻絲毫無損。他打趣表示刀子只是負責壓皮,不需要太鋒利,接著便示範把一團團的麵糰壓薄,放上餡料,用兩指封口後放到小竹籠內。一天做六十至七十籠,

做好蝦餃就做燒賣、鳳爪、山竹牛肉,做夠一天要賣的份量,日日如是,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看着他瘦削的雙腿,久站似乎挺吃力,而且有靜脈曲張的迹象,他笑言:「隨便啦,我試過約時間做手術,但都沒時間去,乾脆等退休再去治療啦。」他壓壓腿,看了看手錶,四點多,所有點心也都做好了,可以開店。

移步到樓下,店外依舊是半夜天,然而,一有食物供應,就立即迎來今天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早起運動的伯伯。跟站於最前線的耀哥打了招呼,拿了一籠叉燒包,便隨便坐下,嘟噥著這個下雨天令人心煩。阿羅問也沒有問就去沖茶,邊道:「我們茶資每人3元,有普洱、壽眉、水仙、香片,如果是熟客就不用問啦,你問他反而生氣,有沒有搞錯?我喝什麼茶你都不知道?」語畢,遞上一壺普洱給伯伯。接著水哥又從廚房走出來,在伯伯面前放下一碟牛肉腸粉。

第二位客人隨即到達,是個賣二手貨的男子,自個兒拿了籠雞球大包,坐到伯伯對面,桌面已擺好一壺水仙,眾人開始高談闊論,阿羅站於桌旁、耀哥在蒸籠台前、水哥索性坐在一塊兒,好不熟稔。反倒是剛才多言的發仔沉默在旁,他坦言:「我比較慢熟,聽到談得來話題才會加入。這裡都是熟客,你沒和他聊,他們彼此也能聊。」熟客多是男人,通常來吃點早餐就開工,一盅飯、一籠點心,又或一碟腸粉,二十來元港幣,經濟實惠還能閒聊兩句,這些小茶樓,正是如此,才受歡迎。

幾十年,不論客人還是合夥人,都由壯年步入老年。講起這話題,跟客人最相熟的耀哥很是唏噓,年紀大的熟客,如果一個星期不見其人,要不就是進了醫院,要不,很快就打聽到他已經離開的消息:「人年紀大了就是這樣啦,都要看開點,我自己也老啦。」

午餐時間到來,水哥開始埋首於廚房炒粉麵飯。其餘三人則招呼著滿座的客人,各人各司其職,頗有默契。當然,中間也會有爭吵、有磨擦,但不消一會兒就和好,大家的共識是,一起完成工作,一起收工就好了。說到底,都是老相知。縱沒天長地久,此情,卻勝人間無數。

時至中午,他們疲態盡現,人啊,還是不得不認老。他們四人都六十來歲,靠著這家小店,算是把兒女拉拔大了,如今的確有了退休的念頭。發仔對此直認不諱:「做這一行做好酒啦,不做不習慣,但人始終要退休,沒理由做到死為止。」店面租約還有一年多,如果到時沒有人頂走,合約結束之時,小店也就終結。

聽著,聽著,人聲倒如哼歌,為清音樂點綴。只是,曲終,人總要散。(《飲食男女》etw.hk╱提供)

標籤: 點心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