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拒絶派膠有叉用?全副武裝綠戰士

近年人人講環保,走飲筒、帶環保袋、分類回收已經不是新鮮事。只是這種個人層面的堅持,也不一定能堅持到底。有三名男子不甘於獨自環保,竟然帶著一箱二箱環保餐具走遍港九新界,四圍勸人遠離即棄餐具。 阿暉、 Michael 和 Darren 本來互不認識,將他們連繫起來的是「低碳想創坊」舉辦的一系列低碳創新交流活動。現在他們組成「Utentials有叉用」團隊,為求香港人人有叉用。

就算不關心環保 起碼要關心健康

Darren 從事餐飲行業多年,做過不同工作崗位,眼見各種飲食文化衍生的資源浪費,開始引發他關心環境問題。碰巧在網上發現「低碳想創坊」舉辦賽馬會低碳創聚「低碳創新訓練營」,歡迎不同界別的人共同討論減低碳排放的方法。而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 Michael ,本來因工作關係而參加活動,過程中結識了阿暉和 Darren ,最終大家一起構思了提供租用餐具的新計劃。與廚餘比較, Darren 認為即棄餐具製造出來的問題更嚴重。他特別關注環保與個人健康的密切連結,又感嘆很多人忽視了受破壞的生態系統會如何影響人類健康:

「香港有不少食品過度包裝,或者為了美觀、方便和儲存等原因而在食物中放入添加劑。這些做法在短期內未必看到害處,但長遠而言,卻會更深入地破壞生態循環系統。塑膠走進泥土和水源,我們吃的植物和海鮮可能含有多種有害物質,長期接觸會引致慢性疾病及癌症等。」

的確,勸人環保未必容易,北極熊太遙遠、氣溫上升又有冷氣補救,簡單講就是問題未夠切身。如果你切開晚餐桌上的蒸魚,內裡是膠叉膠刀碎片,便會意識到每日在快餐店用過的即棄餐具,最終會回歸到我們自身。

「當我決定要開展推廣環保餐具租借的項目,有些朋友會笑我。的確,要所有人短時間內放棄即棄餐具有一定難度,就算我出街食飯自携餐具,總會遇著朋友開生日派對、搞燒烤聚會,大家習慣了使用即棄餐具,這些場合有時會十分浪費,但我總不能阻止大家搞活動。」

雖然有人認為他們傻,但做大事往往要靠一股幹勁。他們打響頭炮的第一次是於 2018 年 3 月在葵涌廣場的小食街推出「餐具機器人」試驗計劃,讓人付按金和租金借餐具。那次的經驗帶來知名度卻不算成功,不少人認為借餐具很麻煩,而且又要付租金,真正願意試用的人並不多,試行 20 小時只租出了 40 套餐具。但這一次試驗卻吸引一些媒體關注,為團隊帶來了知名度。時隔兩個月,他們再到青衣戲棚嘗試,引起不少關注,可惜人力物力有限,他們推著兩部手推車在偌大場地打游擊戰,雖然結果不如預期理想,但團隊感恩得到不同有心人士及團體出資源及人手支持活動。

幸好他們的熱誠和堅持在今年再次得到賞識,夥拍其他機構再戰青衣戲棚,今次在會場內有兩處固定攤檔,更是靠近出入口的黃金位置,提供免服務費餐具借用。經過去年試行,不少小食檔主表示支持環保意念,紛紛與「Utentials 有叉用」合作,為租借餐具的客人提供優惠。團隊成員發現今年多了不少人主動前來詢問詳情,而且年齡層擴闊到一家大細,比較之前只有年輕人已是很大進步。今次的餐具借出量在5日內超越2100套,活動最後一晚遇上人流高峰期,場內有約九成人使用可重用餐具,成績有所進步。團隊長遠目標期望可為商場及食堂發掘出可行模式以取締即棄餐具。

教育創新兩者並行 勸港人遠離即棄餐具

首年青衣戲棚有客人反映意見,不想把不同味道的食物都放進同一隻碗;於是今年他們找到本地生產商合作,願意以接近成本價向他們供應了摺疊式、多層間隔的活動餐盒套裝,專誠為青衣戲棚活動及日後相關活動製作了 500 套,客人不但覺得方便,更有人想即場買走活動餐盒。「小強」式精神叫人跌倒再爬起身,就算有人模仿「Utentials 有叉用」的運作模式,他們相信只要共同為可持續發展出力,大家繼續創新就可以為社會達到共贏。

團隊同時注重教育工作,他們在活動場地設立有獎問答,希望透過教育遊戲吸引大眾,宣傳氣候變化、減廢減碳的信息。藉此提升大對環保的認知,從而改變各年齡階層的生活習慣。最讓人鼓舞的是,自團隊在 2018 年青衣戲棚試行走塑後,政府在今年開始於大型活動陸續引入重用餐具服務,可見「Utentials 有叉用」已經成功帶動香港源頭減廢的低碳潮流。

問到團隊目標,他們一致希望可繼續與不同界別合作,達到收支平衡,長遠需要賺到足夠資金聘請同事,自己都可以全心投入工作,不用再做「義工」。當然,他們心中最高理想就是香港所有地方不再提供即棄餐具,只要有人不使用可重用餐具就會不自在,習以為常便會改變這個城市的環保風氣。

「零碳創新提案戰」 9 月 7 日總決賽

過去四年,賽馬會低碳創聚均舉辦「零碳創新提案戰」,旨在鼓勵有志對抗氣候變化及創業的有心人提交綠色初創提案,競逐啟動基金,一經勝出可獲獎金支持,將構思付諸實踐。今屆的八強隊伍將於9月7日進行總決賽,在比賽中提出各類型的創意方案,應對氣候議題,包括如何減少廢棄傢俱、怎樣化廢為寶、如何在家利用可再生能源節能、怎樣以創意方式減少廚餘等,不容錯過。

屆時將有綠色初創企業創辦人分享初心和實踐經驗,更設有「創綠活.享樂活」主題展覽,讓歷屆獲奬隊伍向大家介紹衣、食、住三方面的減碳好辦法。歡迎公眾人士報名參與。


立場新聞

標籤: 活動餐盒

企業、恆基送愛山區部落孩童 首次吃「早午餐」好開心

早午餐店近年在全台如雨後春筍增加,許多山區部落孩子卻難有機會搭上熱潮,恆春一家知名早午餐店業者,今天與恆春基督教醫院合作下,精心準備了20份美味早午餐,送到獅子鄉中心崙部落,許多首次吃到活動餐盒的孩子開心直呼「原來早午餐長這樣喔!」

第一次看到「早午餐」的孩子們,每打開一個活動餐盒都引發陣陣歡呼,對市區孩子來說,「早午餐」只是父母假日陪伴的日常,對這群孩子來說,卻是相當不一樣的早晨,不只是一份餐點,更得到志工哥哥姐姐們的陪伴,幾名年長孩子更成熟的向較小的孩子說著「餐點都是愛我們的人用心特別預備的,千萬不能浪費哦。」

「部落孩子的願望其實很簡單。」恆基志工玦如說,曾有社工詢問當地孩子「如果你可以有一個願望,你希望爸爸媽媽幫你達成甚麼?」沒想到天真的孩子,竟回答「我希望爸爸媽媽每天陪我10分鐘」,讓志工們更希望有時間多陪伴這群孩子。

提供早午餐的恆春「六吋盤」業者小葉說,先是參與恆基捐發票幫助興建醫療大樓活動,後來發現恆基偏鄉課輔班孩子,不少屬於清寒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是父母需要到外地工作的,小朋友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的需要,特別製作了適合孩子們的早午餐品項,希望美味食物及志工陪伴能溫暖孩子的心。

自由時報

標籤: 活動餐盒

雲林身障社團 推愛心中秋禮盒

雲林縣聲暉協進會附設愛心烘焙坊營業十多年,幾乎每個月都虧損,一整年的薪資、成本等開銷,主要靠賣中秋節禮盒活動餐盒收入維持;雲林縣社會處指出,多家身心障礙社團都有相同窘境,中秋節將屆,希望民眾及社會各界能踴躍訂購,給予支持及鼓勵。

聲暉協進會理事長王俊飛指出,愛心烘焙坊有一位專業烘焙師、五名學員,主要是聽語障生,能力好的學員在協會學習三年左右,協會會媒介到坊間烘焙店工作,這幾年有好幾位學員已經順利出去就業。

王俊飛說,烘培坊平日生產活動餐盒及客製餐點,年節時推出禮盒,尤其中秋節月餅禮盒是最主要收入,提供協會一整年所需開銷,讓烘焙坊能繼續運作,提供更多聽語障生自立機會。

週六辦促銷 邀民眾訂購活動餐盒


雲林縣府社會處長林文志表示,各社團也發展出各式不同手作品販售,呼籲大家多選購,除了做愛心,也是給身心障礙者最佳的自立機會,縣府將在十七日下午三點在斗六人文市集辦理促銷活動,各家產品及訂購,可洽詢縣府社會處05-5523454傅小姐。

華山基金會將在廿九日舉辦「愛老人水果總動員才藝表演暨中秋餐會」,陪伴弱勢長輩提前歡度中秋節,餐會每桌八千元至今還有廿三桌沒被認養,呼籲民眾認養,讓愛溫暖雲林孤老。

自由時報

標籤: 活動餐盒

回收擦乾淨 免洗餐具飲料杯回收有撇步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環保餐具如何回收,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於七月二十一日起,連續舉辦三場快閃舞劇。上周六(八月三日)在信義新天地香堤大道舉辦第二場快閃活動,現場以快閃舞蹈劇邀請大、小朋友隨手做回收,愛護美麗的地球。

行動劇中,一群年輕人在海邊烤肉嬉戲,餐後卻留下滿地的免洗餐具活動餐盒,原本悠遊於海洋的海龜,被灰暗的垃圾潮流困住,痛苦不堪,幸好回收女神及時出現,教導大家如何做好回收分類,才挽救海龜的生命。快閃劇內容相當有創意,寓教於樂的同時,也讓現場民眾間接體會免洗餐具與飲料杯回收的要領。

隨著外食人口激增,免洗餐具使用普及,但常見民眾用完餐直接丟進垃圾桶。根據統計,台灣每年使用免洗餐具高達五.九萬公噸,因此,環保署除了持續推動垃圾減量,像是限塑政策、鼓勵商家減少使用免洗餐具活動餐盒、鼓勵民眾自帶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更推動落實免洗餐具與飲料杯回收分類政策,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實際目的。

行政院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秘邱濟民表示,今年免洗餐盒(杯)回收率已達到六五%,持續希望民眾配合辦理,「這一次突發奇想讓快閃活動和紙容器結合,特別挑青年族群,邀請全家大小一起來參與活動。同時,我們也呼籲民眾,免洗餐具使用完畢後,拿用過的衛生紙簡單擦拭再丟到回收桶,可以讓回收人員更好處理。」

邱濟民說,免洗餐具與紙杯為了防水與油漬,會在表面塗上一層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或浸蠟處理,回收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除了回收纖維再製成紙品,塑膠膜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另外,塑膠杯也會經過特殊處理成塑膠粒,再做成塑膠再生品利用。

民眾在使用完紙餐具及飲料杯後,如果沒有做好回收分類,帶有油漬和食物殘渣的紙容器就會跟著一般垃圾進焚化爐,或者和一般紙類混在一起,造成紙類回收的困難與循環資源流失,間接增加地球環境的負擔。若能順手將盒(杯)內殘渣、湯水去除,並用衛生紙簡單擦拭後才丟入回收桶或交給專業回收商、清潔隊,除了讓回收更有效率外,也可避免蚊蟲孳生及惡臭產生,改善回收從業人員工作環境。


聯合新聞網

標籤: 活動餐盒

台南文化中心x屏風表演班 817一起看表演

想來劇場與屏風約會嗎?台南文化中心即將迎接35歲生日,為擴大回饋長期以來支持台南藝文的市民朋友,特舉辦會員專屬活動「啾」市民朋友「一起」看表演,8月17日邀請屏風表演班嘉賓:電影監製王月、導演李思源及演員朱德剛與觀眾朋友們近距離交流。

台南文化中心與屏風表演班今夏推出特別企畫,為了讓市民朋友透過藝文活動體驗,與表演團體近距離接觸,更深入了解劇場面面觀,精心策畫3大活動,其中一場活動還將把李國修老師投影到螢幕,緬懷這位劇場大師。

3場活動分別為8月17日下午14:30至22:06「啾愛在一起」:劇場相見歡,電影《極光之愛》映前分享;「陽光野餐趣」採報名參加,滿3人前99組贈活動餐盒,共賞16歲正青春藝術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極光電影院」觀賞極光之愛電影,緬懷一代劇場大師李國修風範,當晚參加臉書極光LOOK活動照片分享,還有機會獲得院線首輪電影票。


(中時 )

標籤: 活動餐盒

疑食物中毒 清水、大甲高中兩校84人出現腹瀉

台中清水高中及大甲高中暑期輔導,學生昨天食用吉米活動餐盒食品工廠供應的午餐後,返家陸續出現腹瀉等狀況,學生今天到校反映,學校營養師詢問發現有多位學生發生類似情況,趕緊通報台中市衛生局,目前統計兩校約84人出現腹瀉等症狀,目前已派員採集檢體化驗,並要求業者暫停供餐。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表示,今天下午2點左右,接獲清水高中、大甲高中通報,指學生疑似食品中毒。經調查發現,兩校學生於8月1日中午均食用吉米餐盒食品工廠供應的餐食,返家後於今天凌晨陸續出現腹瀉症狀。其中,清水高中700人攝食,49人發生症狀;大甲高中213人攝食,35人發生症狀。

食安處獲報後立即派員至供餐的活動餐盒工廠及學校進行調查,並採集食餘、環境、人體及環境檢體,以釐清造成學生身體不適的原因;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要求業者暫停供應餐食,待確實改善衛生不符規定事項,並經食安處複查合格始得恢復作業。


自由時報

標籤: 活動餐盒

冠德企業集團「築冠以德」夏令營培育建築學子

企業的發展是社會共榮的基石,冠德企業集團善盡社會公民的責任,為培育生根的土地付出一份心力,致力將「取之社會,用於社會」內化成為鞭策前進的力量。從去年底淨山公益活動,到今年初關懷育幼院,淨灘,探視養老院一路走來,就是希望在社會各個層面點燃希望,注入活力。首創「築冠以德夏令營」,藉由講師授課,分組討論,實地體驗與心得分享,引領年輕學子對建築的想望,激發創意潛能。

建築向下紮根,知識往上開枝,此次活動是走入校園的最前線,與大安高工建築科二年級同學合作,於7月11日星期四舉行。參訪的師生共有42位,活動地點則特別選在台北市最特殊的萬坪別墅區建案,最接近大自然,最難得的台北後花園「冠德微山丘」,讓翠綠的樹影,清新的草香甦醒緊繃身心,揭開知識饗宴的序幕。

活動流程分為上午,下午兩階段。上午先由人資部張經理介紹冠德集團,接著由規設部精彩接棒,素有天下第一講師的郭協理為同學們精闢開講,堪稱建築人的知識雞解湯,解惑理論與實務的折衷,以及身為建築人該有的堅持與態度。中午餐點特選喜憨兒基金會精緻活動餐盒,每一口都是美味的回饋。到了下午,則由業務部賴副理專業導覽「冠德微山丘」的各項公共設施與住宅設計,如何在萬坪基地上結合原生地貌創造夢想。活動尾聲則讓同學發表感言並頒發結業證書,席間林同學的一句話最讓人印象深刻:「這次活動既輕鬆又自在就像在學校一樣」。走出校園,開啟另一扇知識視窗,也為這次的學習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青春是校園最美的風景,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青世代加入,活化再造為企業添力,「人」是冠德企業集團中成長最重要的資產,透過以「厚植專業人才」為本的企業文化,才能提升素養與品質,進而臻進企業永續經營。今年舉辦第一屆【築冠以德建築夏令營活動】就是要向下紮根,未來將不斷舉辦相關活動,推動人才教育。

標籤: 活動餐盒
投資5700萬元開一家活動餐盒便當店,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究竟這一位曾經擔任串流音樂平台ezPeer技術長,也是團購網GOMAJI共同創辦人的台灣網路圈資深創業者涂孟郊,重金打造蜂鳥食堂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策略布局?

「食品製造分低溫(和熱食),低溫又分冷凍、冷藏不一樣,像我們這種最難的是叫做即時熱食。」蜂鳥科技(蜂鳥食堂)執行長暨創辦人涂孟郊詳細解說著,相對於低溫冷藏食品可以在急速降溫後真空冷凍保存,即時熱食則是從製造到消費者手上只有短短兩至三小時,相當緊湊,特別是便當又不同於團膳,還有配膳包裝的流程,「水非常深。」他說。

眼前這位談起便當生意,從飯怎麼打、菜怎麼切、配膳怎麼弄、產線怎麼規劃,再到包裝、銷售等各項細節都瞭如指掌的「活動餐盒專家」,可不是來自哪個知名餐廳或食品大廠,而是個不折不扣的網路人。一六年創辦蜂鳥食堂之前,涂孟郊曾是串流音樂平台ezPeer技術長,也是團購網站夠麻吉(GOMAJI)共同創辦人。

談起這段職涯轉折,涂孟郊形容自己是一個蠻有冒險性的人。在2016年GOMAJI完成IPO里程碑後,他便想著要做一些「比較有趣的事」。而在當時,GOMAJI平台上熱賣的餐券則是讓他注意到外食市場的龐大商機,再加上食安問題爆發、養生意識抬頭,以及他個人也經常有午餐不知該吃什麼的困擾,「就這麼進去了。」他坦言:「比我當初預想的還要辛苦。」

辛苦,一方面是來自涂孟郊的高要求,希望打造出健康、好吃且菜色變換多端的高品質餐盒,或者更準確來說,他想做的其實是一個「品牌」;另一方面,從線上訂餐出發做便當的蜂鳥,可以說是融合網路科技和傳產餐飲的混血公司,對網路業出身的涂孟郊來說,等於有大半業務都得從零學起。


他不諱言,蜂鳥創立的前三年是一段很長的摸索期,也著實付了不少學費。涂孟郊表示,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就投入3000萬元,這個金額還超過2010年GOMAJI初創立資本額2500萬元。而到現在,他投入在蜂鳥的資金則是已經達到5700萬元。

曾做過輕卡便當的電商iFit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謝銘元,是涂孟郊跨入便當市場的請益對象之一。基於本身的經驗和對便當市場的了解,謝銘元其實曾一度想要勸退他,「我還記得之前我一直跟他說你瘋了。」不過走到今天,對於涂孟郊不惜血本也堅持把產品做到極致的這點,他則是真心感到佩服。

其實最一開始涂孟郊自己也沒料到要投入這麼多資金,而是打算將餐盒產製委外,自己則是可以專注在本身擅長的訂餐平台架設、APP開發,和後勤配送等系統建置工作。所以最初在生產端,他只投資400萬元為一家冷凍食品製造商增設熟食產線,也很快在半年後讓服務上線,只是推出才兩個月,他就決定喊卡。

「第一是成本很難控制,因為量非常小。」他表示初期是從每天提供一百個餐盒開始,成本根本壓不下來。再加上涂孟郊為了維持消費者對蜂鳥這個品牌有一致的高品質體驗,決定自己開模做客製餐盒,更添加了工廠作業難度。

「他們以為便當就像他們紙盒進來,阿姨手抓一抓,怎麼擺都沒關係,橡皮筋框起來就走了。」他解釋,蜂鳥餐盒是菜和飯乾濕分離,還設計了腰封,「他們覺得太麻煩了。」涂孟郊無奈地說。

此外,蜂鳥的品牌定位是安心、健康,又不失好滋味,所以不同於傳統便當是從委外中央廚房每日推出的菜色中去挑選出幾道菜,蜂鳥則是要求委外工廠必須生產自家廚房設計的菜單,而這項要求,墊高的不只是原料成本,更拉高溝通成本。

「廚師不是你的、研發團隊都不是你的,溝通上會遇到很大的阻礙,時效性有很大問題。」他舉例,光是調味的輕重,可能就要花好幾天往返來回土城。最終只好忍痛做出分手的決定。

但這個挫敗沒有澆熄涂孟郊想做出心目中那個好便當的決心,他想著,既然外面沒人可以幫忙做,那就自己來吧。而自己來的代價,就是再燒800萬元資金,用半年時間打造自己的中央廚房。但廚房硬體至少是花錢就可以解決,建置廚師團隊則是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涂孟郊相信,所有的細節都會連結到前端的消費者體驗,而要想落實食安、健康、多變化菜色活動餐盒等特色,就會牽涉到很多細節。「從原本餐飲業過來會很不適應。」他舉例,在蜂鳥的廚房,不能只是憑感覺做菜,而是得遵守很多規範,如洗菜要用三口水去洗,下料得秤重、不油炸等等。

此外,多變化菜色是蜂鳥主打的一大特點,而有別於多數餐飲業的菜色走向是由主廚決定,蜂鳥則是讓行銷和數據主導。舉例來說,蜂鳥今年第二季的主題是電影季,就是由行銷找出相對應電影,並做出菜色提案,再交由主廚依專業發揮。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在挑戰主廚權威。

這都是為什麼短短三年內,蜂鳥就換過四、五任主廚,而這也是為什麼起步前三年涂孟郊遲遲不敢將供餐量放大的原因。「我不能讓產品還沒有到標準,一直在市場上推,因為體驗會愈差,消費者只會愈流失,不會有回購,只會破壞品牌。」後來遇到蜂鳥現任行政主廚陳慧祺,今年涂孟郊才敢說已經有一個穩定且認同公司核心價值的廚房團隊,進而能夠加快擴張腳步。


雖然陳慧祺在餐飲業工作的資歷長達14年,她也完全可以理解長期在傳統餐飲環境中,廚師很容易陷入固定循環而產生惰性。但偏偏她是一個害怕停止前進的人,而蜂鳥要求所帶來的挑戰和刺激,正是她所追求的。

陳慧祺舉例,「他(指涂孟郊)會一直不斷刺激你,告訴你就先做了嘛,A不行就先做B阿,B不行再嘗試C阿,C不行再D嘛。全部run過都不行,我們再來說不行。」這對陳慧祺很新鮮,對涂孟郊卻是日常:「科技公司都這樣,哪有什麼不可能的。可能明天一項新科技出來就要調整,市場隨時在改變。」

相對於餐盒生產端的一波三折,技術這塊倒是沒有讓涂孟郊太擔心過。畢竟團隊裡面有不少人都是從ezPeer和GOMAJI時期就與他一路拚戰過來的夥伴,都有過大型平台開發經驗,所以包括後端建置、車隊管理、配送、進銷存管理等系統等,「整個系統都是by自己需求去客製出來。」他認為這也形成了蜂鳥的優勢。

舉例來說,因為蜂鳥具備技術能力,所以不只事前預訂的訂餐量可以精準掌握,他們也可以估算出應該預留多少餐量提供給當天線上訂購與實體現場銷售需求。而且不僅僅只是總量控管,還可以細分到每一種口味、每一個區域。雖然偶爾會受到天氣等突發因素影響,但平均來說,他們可以將耗損率控制在3%~5%。

而以午餐這種有立即需求,且決策時間通常相當短的商品來說,會事先做好午餐規劃的客群其實有限,如果蜂鳥一直侷限在線上預購,規模將難以放大。但在有數據能力的基礎下,就能安心開放當天以及實體據點現場銷售。此舉不僅直接推升營收,也有助於擴大客群。

至於為什麼在台灣外送平台發展已經這麼成熟的情況下,蜂鳥不借力使力,而是選擇自己運營車隊,背後則是有成本因素和品牌考量。

「別人賣餐就是賣餐,但因為我在經營的是一個品牌跟一個平台。」涂孟郊期待蜂鳥長成一個長效品牌,而不只是便當賣出去,現金收進來,就結束與消費者的關係。「我有會員機制,我可以創造會員回購,這是比較長尾的效應。」正因如此,相對於市面上多數便當的成本約三至四成,蜂鳥則是願意拉高到六至七成。但也是因為如此,各家外送平台至少25%抽成起跳的機制就不是蜂鳥可以承擔的了。

此外他也說,如果從源頭的菜色到平台建置都已經付出這麼大的心力經營,卻在最後一哩把會員和金流交到別人手上,豈不白忙一場?

回顧這一路走來,對品牌的諸多堅持雖然讓涂孟郊吃了不少苦頭,但這些努力和堅持卻也已經漸漸看得到成果。

以營運數據來說,蜂鳥目前註冊後付費的會員轉換率約有40%,回購率超過5成,每月營收則是有穩定的兩位數增長。

另外從網路和社群上的消費者好評,以及NIKE去年十月在台北舉辦路跑活動,曾找上蜂鳥協助跑者活動餐盒製作;還有原本打算自己做餐盒生意的安永鮮物也主動上門,把部分門市餐盒服務交給蜂鳥;以及蜂鳥企業客戶訂餐數量持續增加等,都一定程度反映出蜂鳥的品牌逐漸得到肯定。

「如果經營出自己的品牌、平台、物流車隊,其實我能做的產業能涵蓋很廣,我收廣告費也可以。」他提到先前就曾和壹電玩、可樂電影合作,在餐盒的腰封上打廣告。另外未來也可能搭配餐盒提供體驗試用品,或是將熱門餐點如惡魔烤雞腿做成冷凍包裝銷售等。涂孟郊相信,「可以(和客戶)持續有連結,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不過他很清楚,蜂鳥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把餐盒這個核心產品做好,並且先以達成損平為短期目標。其實蜂鳥距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遠,涂孟郊保守估計,以目前的進展,9月的單日出餐量就會超過1200餐,年底前做到1500餐。以每個餐盒平均單價130元計算,單月營收就可能突破300萬元,可望在第三季做到損平。而接下來除了增加晚餐的選擇,他也有走出大台北的計畫。

回憶九年前第一次創業成立GOMAJI,涂孟郊認為當時的快速成長,很多時候是被推著走,一路上沒有遇到太多挫折,每天看到的都是快速成長和獲利,幾乎不用擔心虧錢,也很順利就IPO了。相對地,這次創業對他來說則是闖入了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世界,但做的也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所以即便這段路走得比GOMAJI辛苦很多,當涂孟郊談起蜂鳥時,還是可以看到他的眼神在閃閃發亮。他有自信:「真的很有機會!」

今周刊

標籤: 活動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