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角,牛角麵包,三峽金牛角麵包,葡式蛋塔,彌月蛋糕,起酥蛋糕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泰國皇家點心 具泰式文化的身份象徵

泰國菜以酸、辣、鹹、甜、苦五味平衡為主要特點,因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樣貌,分為泰國中原菜、首都菜、泰國南部菜、蘭納菜與依善菜等菜系,來反映泰國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而且使用的食材也多與鄰近相近,如:泰南菜,和馬來菜多用椰奶與鮮黃薑;泰東北菜則與寮國菜一樣善用青檸汁。此外,泰國現有的菜式美味,也受到多年定居泰國的華裔所影響,其中泰式皇家料理更別具一格,其中「皇家泰式甜點」點心餐盒

其中「皇家泰式甜點」最大特色,因為具泰式文化的身份象徵,因精緻的準備而擁有美麗的外觀,其中最特別,它帶有花卉、香料以及泰式甜點蠟燭香氣的纖巧味道,而且每一道泰式點心餐盒也都表達出不同的價值、幸運和優美的意涵。

在當時最早的泰式甜點通常都是用麵粉、椰奶和糖製作而成。而皇家泰式點心最早源自於一位名為「Catherine de Torquema」或「Thao Thong Kip Ma」的葡萄牙女士,在大城王朝那萊國王統治時期擔任「皇家御廚之主廚」。像她設計發明了以蛋黃為基礎的甜點,例如:蛋黃球(Thong Yot)、蛋黃花(Thong Yip)、甜蛋絲(Foi Thong)、Thong Phlu、Thong Prong。

在拉達那可辛王朝拉瑪國王統治時期,食物劃分成二大類:肉食類食物和點心餐盒。泰式甜點在拉瑪二世執政時期絕對的輝煌美好,就像他為划船所撰寫吟唱的《美食與甜點之詩》詩中道出每一種泰式甜點,例如:"Rang Rai或Re Rai"(椰肉米線)和Cha Mongkut (王冠)。


「椰肉米線」主要材料是用麵粉、糖和椰奶混合做成,然後桿成麵團後蒸熟。在品嚐之前再撒上糖、芝麻和椰絲。「王冠」則是用綠豆粉、椰奶和糖混合攪拌直到變成黏稠之後,再用香蕉葉包裹並在加上烤花生和西瓜籽做為餡料。

HiNet新聞

標籤: 點心餐盒

這款點心從小吃到大都不膩!「客家水粄」鹹、甜都好吃

說到小吃,台灣真的有太多選項了,舉凡鹽酥雞、蚵仔煎、肉圓、臭豆腐、大腸麵線等,再配上一杯珍珠奶茶點心餐盒一起食用,真是完美啊!不過今天的美食介紹,要介紹的主角都不是上面這些小吃明星,而是專屬客家人的午後小點,小時候放學回到家,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桌上有「客家水粄」可以吃!

客家水粄的由來
以米食為基底的客家人,每一餐是少不了米食的,就連甜點也是!「水粄」在早期農村社會的客家人來說,是日常中的小點心餐盒,基本上每一家都會製作。因為在農村時代大家比較窮,刻苦勤儉,若遇到下雨無法農作時,婦女們會在家中蒸水粄。

傳統的鹹水粄是用在萊米漿加鹽蒸熟後,然後撒上炒過的蘿蔔乾、豆乾、碎肉一起吃,不像碗粿是把這些配料加在米漿中再去蒸熟,而甜的水粄則是用在萊米漿加上黑糖製作而成的。

「水粄」這個詞大家覺得陌生,但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碗粿」,「粿」是閩南人的稱呼,而外省人則稱它為『糕』。本質相同,但因為各種文化的不同,有不同的煮法、吃法,都有屬於該文化不可取代的美味存在。

客家水粄有3種口味,每種都好好吃

1. 原味

小時候喜歡吃甜的,但長大後喜歡吃原味的,這是因為搭配炒香後的客家菜圃、小蝦米、韭菜配料,QQ的口感搭上味道十足的配料,真的讓人吃了還想再吃,另外淋上少許的醬油及辣椒醬,完全滿足。

2. 芋頭

在米漿中是加芋頭角、蝦米一起蒸熟而成,其實就可以吃到淡淡的芋頭味道和蝦米,吃的口感非常鬆綿,但是單吃其實略嫌不夠味,同時搭炒好的配料,增加的口感,吃起來則會更加享受。

3. 黑糖

深受孩子歡迎的口味,吃起來比較軟,也適合牙口不好的長輩食用,這樣的甜度在下午點心時刻吃,完全不會覺得膩!如果大家想要嘗試不同口味的小吃,這款客家小點心餐盒絕對不能錯過喔!

本文來自:https://lifestyle.heho.com.tw/archives/42711
Copyright © Heho生活 更多生活資訊:https://lifestyle.heho.com.tw

標籤: 點心餐盒

吃點心也耍帥!狗狗「超強技能」網友全看傻

怎樣吃東西才是最帥的?日本這隻狗完美示範!社群平台Twitter上網友「梨空の母」po出自家狗狗超帥氣吃相,讓網友驚呼不已!

從網友的影片可以看到,一開始「黎空」靜靜地將點心放在嘴巴上,本來還以為牠在「發呆」,或還以為我們自己把這段影片按到「暫停」鍵,殊不知一瞬間動作,黎空就將牠的「點心餐盒」頂起,冷不妨張開嘴咬住,竟然成功了!事成了黎空還擺出若無其事地表情離開,讓人直呼太可愛。

即使這段影片只有短短不到20秒,但這個超強技能受到網友一片好評!就有網友說︰「這個技能真是太厲害了!」「不可思議竟然連這個都接得到!」有網友讚嘆說:「根本可以去表演了!」也有網友氣餒地說:「怎麼別人家的狗都做得到啊!」

自由時報電子報

標籤: 點心餐盒

上班族愛吃下午茶提神 高油高糖點心恐增腸躁風險

董氏基金會去年針對上班族調查發現,20至39歲女性高達79%習慣吃下午茶點心餐盒提振精神,但下午茶與三餐相比,容易選擇高油、高糖食物,也因此提高便秘型腸躁症風險,建議可多選擇低腹敏的水果替代點心,以維護腸道的健康。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下午茶常見點心餐盒蛋糕、餅乾、甜點、含糖飲料、中式點心、油炸食物等高油、高糖食物,而研究顯示,高油、高糖食物與腸躁症罹患率呈現正相關,也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升發炎反應,甚至造成負面情緒、壓力。

莫雅淳建議,下午茶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酵素及植化素的低腹敏水果取代點心,包括奇異果、木瓜、鳳梨、火龍果等。

其中,膳食纖維有助增加好菌、減少壞菌,打造腸道健康環境,水溶性膳食纖維更有利於穩定血糖及情緒,保持抗壓性;維生素C可調節代謝及血清素等神經化學物質合成,有助減緩疲勞、提升美肌力;水果酵素可提高食物消化吸收,植化素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功效。

董氏基金會強調,不少人不吃水果是因為覺得處理水果很麻煩、外食沒有提供,建議可選擇不用處理或處理較方便的水果,或是前一天先切好放置於水果點心餐盒中,已有研究顯示,處理過後存放在冷藏庫中,營養素流失有限,藉此兼顧腸道健康、保持好心情。

自由時報

標籤: 點心餐盒
全球最大學術期刊之一的「Science」在6月初的網路上刊載一篇學生投稿《Committee members shouldn't expect Ph.D. students to serve coffee and pastries》,指出論文口試委員們不應該期待學生會供應咖啡和蛋糕!投稿者 Kate Bredbenner 是一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小鎮,深怕因為一杯煮壞的咖啡☕️就給踢回乏味鄉下的憂慮青年科學家。

雖然 Kate Bredbenner 在文章標題是多麼希望義正嚴辭的勸告口試委員們,不過他不僅在文章裡沒多做訴求,甚至連他在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實驗室裡,情況也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倒是實驗室學生們制定了一份聯盟協議 -- 未來大家都要互相幫助,準備會議所需的飲料跟點心餐盒

沒有人說得清楚,在畢業論文口試審查的會議室裡,要擺上充滿誠意的飲料跟點心餐盒是從何時開始流行起來。但現況就是自然而然地在口試前讓所有研究生陷入最焦慮的選擇困難障礙發作狀態。

帶領這股風潮的學長前輩們,或許是希望一杯香醇的咖啡,讓每位口試委員都變成下面這副模樣,避免自己的論文臭蟲被眼尖耳清的教授們拿出來用力質疑。

然而最後往往卻只是造成學弟學妹們在這件事上越來越感到憂慮,不僅得抓著同學、學長們通通問過一輪,還會特別問指導教授關於其他口試委員的喜好,甚至硬要跟其他實驗室做比較。

但現實是許多教授根本對會議點心餐盒上的茶點味道毫無感覺,更多人是在審查過程中連碰都不碰一下。

有教授就表示,他曾經參加一場豪華口試,委員們前面各自擺著鮮豔的新鮮水果盤,一旁還有慕斯、乳酪蛋糕等多種高級甜點任君挑選,現泡香茶、手沖熱咖啡、礦泉水隨便喝,口試結束後還能外帶一份餐盒,感覺比參加婚宴還豪華。

不過他也說整場口試過程根本沒人有時間慢慢享用那些奢華餐點;尤其被塞了餐盒外帶都覺得麻煩,四月以後的溫度跟濕度都已經很容易讓食物腐敗,帶回家也不敢讓小朋友吃。

有教授更直言,舉辦論文口試都是為了讓學術圈進步,學生與其花心思在準備餐點、飲料,還不如多加練習自己的研究內容跟預習可能的提問和回答。他就清楚告訴我們,他從來就不會因為審查會議上出現好吃的食物就特別對待學生,反而有時候看得眼花撩亂時還會覺得心煩氣躁。

或許說到底,準備豪華豐富的點心跟香濃美味的飲料,以為可以討好教授們開心,完全就只是學生為了能讓自己安心的一種淺意識焦慮正常發作罷了。

同學們,你們可別忘記自己在面對的都是歷經四方征伐的沙場老將,有些甚至在商場上打殺過 N 輪才回到學術圈,你們會以為這些人都喜歡在開會時準備滿山滿谷的食物嗎?至少我到目前為止都沒看過如此自找麻煩的人。

與其浪費時間準備雜七雜八的小事情,還不如專注你今天的焦點「口試」本身,其他額外的食物對於嚴格控管身體的人來說反而都是負擔。

以前的指導教授就曾經告訴我們,口試現場除了提供充足的飲用水外,最多再一杯咖啡就可以了,其他甜點心、食物什麼的再多都是沒必要的(有些教授為了保養身體,甚至不喝咖啡呢)。


鷹眼觀察

標籤: 點心餐盒

兒子冰箱找點心!下秒抱怨「布丁」很難吃 爸一看傻眼

許多人無論嘴饞還是肚子餓都會到「冰箱百寶袋」找點心餐盒來吃,不過可要小心吃錯東西!一名爸爸就在臉書分享,自己的兒子下課後在冰箱找東西吃,結果竟把豬油誤當成甜品「布丁」讓爸爸看傻眼!

原PO在臉書「爆廢公社」表示,自己的兒子下課後,因為肚子餓在冰箱翻東西吃,結果吃到一半向他抱怨冰箱的布丁點心餐盒很難吃,原PO聽了很納悶,心想「家裡沒有布丁阿」,便到廚房查看冰箱,結果發現貪吃的兒子原來是誤將冰在冰箱的豬油當成布丁吃,讓他哭笑不得「鵝子啊⋯⋯那個是豬油不是布丁啊」。

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笑回「這布丁口感真特別」、「很油的布丁」、「那是奶酪啦~」、「以後討厭吃布丁了」、「我要把我的豬油藏起來了」、「比較像豆花」、「太可愛了」也有網友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經驗「我小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吃了一口後立馬吐了」、「小時候也以為這是冰挖一口來吃,超噁心的味道到現在都還記得」。

更多 TVBS 報導

標籤: 點心餐盒

全國水產創意烘焙競賽 5小時製作3樣適合長輩的點心

高雄科技大學今天舉辦2019全國水產創意烘焙競賽「友善銀髮、點滴在心」,為使年長者常食用的點心餐盒具有良好的咀嚼性以及豐富的營養性,競賽以水產為基礎結合點心並以「小分量、一次性食用」為主軸,來自全國的8支隊伍競技。最後由大成中學選手吳福強、沈尚宥,以作品「想・食」勇奪金牌。

高科大與美國小麥協會、井富油脂企業公司、洽發企業公司,今天在楠梓校區水產食品科學系實習大樓舉辦2019全國水產創意烘焙競賽決賽。以水產品結合烘焙,並以「小分量、一次性食用」為目的,開發滿足銀髮族的營養素需求,並兼具口感、功能與美觀的美味食品。

高科大楠梓校區綜合業務處處長蔡美玲表示,學校致力提供創新、創業的平台,藉由實作讓學生的創意萌芽,進而將其創意實際商品化。近年來消費者愈來愈重視食品安全健康,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為使年長者常食用的點心餐盒也具有良好的咀嚼性以及豐富的營養性,因而發想這次活動。

高科大水食系主任林家民指出,學校在培育學生實務知能與技術時,同時可充分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促進產學相互交流。水食品系助理教授侯智耀指出,競賽以水產品為基礎結合點心,開發健康與質感兼具的食品,除滿足銀髮族對於營養需求外,更維持口感與美觀,而非制式的補充營養保健食品。

每支隊伍必須於5小時內完成「鹹派」、「蛋糕」及「創意下午茶點心」3項產品,考驗選手完成色香味成品,並須進行整體擺飾及裝盤。最後由大成中學選手吳福強、沈尚宥,以作品「想・食」勇奪金牌及1萬5000元獎金;銀牌則由高科大選手程佳萱、賴怡如,作品「亞特蘭提斯」拿下;銅牌獎落慈幼工商選手鍾偉成、王嘉鳳,作品為「鮮魚人生」。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標籤: 點心餐盒
動手烘焙DIY這幾年非常流行,不管是年輕人作為興趣或是失業者作為在職進修,市場都有許多豐富的課程可以選擇,不僅可以按各自興趣及需求選擇課程,更有優質的協會與政府單位合作,提供烘焙在職或職前的訓練,學費政府甚至提供80~100%的補助,對烘焙點心餐盒有興趣朋友,一定要把握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桃園市關懷訓練發展協會長期與勞動部合作,提供多種烘焙相關課程,給喜歡烘焙點心餐盒的朋友一個優質學習的環境,針對時下流行的咖啡點心,特別辦理創意烘焙咖啡點心班訓練課程,訓練期為8月1日至10月1日,15歲以上對餐飲工作有興趣的失業者皆可參加,課程內容非常豐富,為丙級烘焙麵包、季節糖霜等時尚餅乾、蘿蔔絲餅等拌手禮、馬卡龍等西式點心、可頌等歐式麵包以及義式咖啡等飲料調製,課程內容多樣且實用。

另有複合式餐飲技能訓練就業班,針對麵包丙級、創意蛋糕、中式烘焙點心的課程,將於8月19日至10月21日開課,有興趣從事中餐師傅、烘焙助理或點心師傅等工作的朋友,更是不可或缺的入門課程。

訓練課程費用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補助,按失業者身分補助80%至100%訓練費用,課程名額限額30名,報名至7月19日截止,是失業者學習一技之長的好機會,對餐飲有興趣的朋友快把握機會吧!


桃園電子報

標籤: 點心餐盒